2021年3月26日 星期五

【悅讀筆記】阿媽說歷史故事給你聽

 

 


書名:《阿媽的女朋友》
作者:台灣同志諮詢熱線
取得:購自熱線
類別:同性戀/訪談/傳記
出版日期:2020年10月
出版社:大塊文化

 

  前些時候,八旗文化出版社總編輯富察針對故宮粉專的帖文,評論一般擔任小編的都是年輕女性,且「歷史感薄弱」,這句話引起了社群的討論。這裡我沒有要去追究他說的「歷史感」是什麼,但我們應該警覺我們所讀的歷史是誰的歷史?

  女性主義裡常評論所謂的「歷史」是“his-story",是男人的歷史。雖然"history"的字源其實是來自希臘的"historia",但說實話我們常讀的歷史課本,或者歷史故事的主角,往往是男性居多,書寫者也多是男性。那麼女性的身影在哪裡?他們是不是常常肩負著某某之母、某某之妻的身份出場?如果列出他的真實姓名,你還記得他是誰嗎?(例如放射性研究先驅瑪里居禮)

  女性不是沒有歷史,而是往往他們的處境並沒有被看見,對他們而言重要的事可能被認為不值一提,像是承載女性文化的女書 。幸運的是,如今我們有很多機會去認識不一樣的歷史,閱讀不一樣的故事。

  《阿媽的女朋友》是一群熟年女同志的故事,述說著他們的愛情、他們的生活。在久遠的年代,我們還沒看到新公園青春鳥們的故事、也還沒有人高調跑去註冊同性婚姻。什麼叫「同志」?什麼是「湯包」? 這些名詞距離人們非常遙遠,也許你會覺得那些年代的LGBTQ過得很辛苦,沒有色彩的生活。當我看完這本書,驚覺阿媽們比我還強,他們敢於追愛,交往的時間比我還久。他們多姿多彩的生活,其實是我們不一定想像得到的。

  這本書集結了17位大姐/uncle們的故事,跟同志諮詢熱線的另一本熟年男同志故事《彩虹熟年巴士》相比,這本書更不容易。《彩虹熟年巴士》有幸獲得漢士老闆的幫忙,介紹了曾去三溫暖的那些大哥們,才能集結12位男同志的故事。可是年長的女同志在哪裡呢?他們的社交空間其實是相對少的。所以熱線的老同小組成員同及志工跑遍T吧、以及網路社群,一個一個拜託,才有今天這本《阿媽的女同志》。

  我發現這本書在使用代名詞的時候,不是我們常使用的漢字「她」,而是被認為指涉男性的「他」。如果從漢字的歷史源流來看,「他」其實也是比較晚近出現的,為了區分女性的代名詞「她」更晚出現。我們使用「她」的時候,被說的那個(或那群)一定是女性。「他」則很多時候是說男性,但如果混在「他們」裡頭,則是常常包括女性,無論女性在ta們」裡頭佔了多少人

  本書訪談的熟年女同志,成長在性別二分的世界,有些人在接觸同志或女性主義論述後,更肯定自己是喜歡女生的女生;有的可能認為自己比較接近男性,因為在他們成長的年代也只有「男」、「女」兩種樣子。無論他們的自我認同是什麼,硬是用「她」(she)或「他」(He)來稱呼他們,可能都是偏頗的。也許"they"(他,可指單數的人稱代詞)更適合這一群受訪者吧!

  看著熟年女同志、熟年男同志、雙性戀、非二元性別等等社群都集結出了自己的故事,也許我們在未來會有機會看到同志社群裡頭更多不同樣貌的生命故事,彌補那些我們不知道的歷史,讓所謂的 「歷史」可以更豐富、更精彩、更有感。

 

延伸閱讀:
2020/10/10看見老年女同志|《阿媽的女朋友》新書分享會側記
https://hotline.org.tw/blog/3010
 

換日線:《阿媽的女朋友》也許我們還沒從櫃裡出走!
https://www.sun-line.idv.tw/blog/?p=4882
 

辣台妹聊性別:從鱷魚到《阿媽的女朋友》,台灣拉子跑出來?
https://www.facebook.com/TaimeiGenderBar/posts/789401508458275
 

女權之聲:「他」是老字號,「她」是分店?文字的性別侷限
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9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