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5日 星期六

像我們這樣的人:馬來西亞留台同志的性/別故事


 【像我們這樣的人:馬來西亞留台同志的性/別故事】
時間:2021/09/25(六) 15:00
地點:桃緣彩虹居所

  這一天回去居所,除了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也見一見老朋友,認識一下同鄉。

  在準備簡報的時候,我從隨身影碟裡選了一些我覺得重要的照片,因為代表了生命中某些重要的時刻,例如TT 主題聚會、好性會的性/別領show營、小YG早期的聚會、性/別元素讀書會參與裝置詩展、居所試營運茶會、桃園的第一次彩虹野餐等。我找的照片很多,但可惜無法都放進去。感謝一路以來照顧我的前輩與夥伴,讓我從只是一個舉辦PLU(People Like Us)活動的年輕人,變成今天可以理解一些性/別議題的大叔。

  我很喜歡這塊滋養我的土地,有時候把自己當成台灣人,但有時候會被政策、或者一些人提醒:「你只是外來者」。例如政府對境外生打工有時數限制,但每一年境外生還是要繳交健保費。我以外籍生身份就學時,自己負擔的健保費金額比我上班後要自行負擔的金額還要高;當大家興高采烈地討論五倍券到底要綁哪家數位平台還是領取紙本,我就只能抱著「跟我無關」的態度,因為我不是持有永久居留的外國人,也不是外籍配偶,無法領取。

  我現在單身,沒有迫切結婚的需要。雖然我沒有很執著著要領取五倍券,但希望還是有些法律上的保障,特別是跨國同性伴侶。前幾年同性婚姻通過後,有不少跨國同性伴侶卻無法跟大家享受愉悅,他們被擋在門外。有些伴侶彼此間更是隔著海洋,碰也碰不到。當伴侶盟協助跨國盟爭取時引起熱烈的討論,一些網友建議外國籍一方回去母國爭取,或者外國籍更改為中華民國國籍,這些建議我覺得都不實際。

  其他國家的同運狀況我不清楚,但馬來西亞的處境我可以算是略知一二。這十幾年在台灣參與同運、社運時,我也轉過頭去關心自己的國家。透過一個個事件,我逐漸知道自己的國家在性別議題上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我也認識了一些在地的團體,他們仍在努力但也有他們的局限。在馬來西亞爭取同婚絕非三五年就能奏效,而且我個人認為廢除刑法377、伊斯蘭法不友善法條這些目標列為優先,這樣我們才能思考下一步:爭取同婚。

  至於歸化中華民國國籍,也是一個空中樓閣的建議,有空的朋友可以參考我去年發表在關鍵評論的文章《飄洋過海來看你:外國同志「歸化國籍」取得結婚資格的門檻有多高?》(連結: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4558 ),如果仔細閱讀歸化國籍的相關規定,其實就發現有些外籍人士因為他的職業、他的收入就被排除在外了。所以取得台灣國籍的建議,對一些外國人來說其實是空話。

  當然,台灣也不是說對外籍人士都不友善,它還是有一點一點地變好,雖然那速度不是我們理想中的速度。舉例來說,愛滋條例於2015年修法,讓外籍感染者可以入境,也可以在確診通報後持續在台生活。雖然外籍愛滋感染者在感染的頭兩年還是要面對高昂的治療費用,但總比修法前得偷偷摸摸治療來得好很多了。

  爭取獲得外籍同性配偶身份,其實不只是為了一些優惠,更重要的是法律的保障對於一些人的情感經營是有幫助的。如果沒有伴侶,或者有伴侶卻無法結婚,有點像是心裡挖了一個洞,很難填滿。即便是日常生活中很快樂地跟大家相處、玩樂,但我有時候還是會感到孤獨。

  我相信那種孤獨感不是只有我一個人,我想其他同鄉的同志朋友可能也會有類似的感覺。去年我跟幾位夥伴一起成立大馬旅台同志會,我期待來自聯邦,正在寶島生活的PLU,可以相互陪伴。無論未來的規劃是回鄉發展還是留下打拼,至少不會是只有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