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3日 星期二

什麼是踏入同志圈?




  前幾天,一名在台生活的馬來西亞同志發文,好奇什麼是「同志圈」?因為他常遇到人家問他:「什麼時候踏入圈內?」他也很困惑:「這是可以選擇踏入的圈子嗎?」

  年輕朋友會有這樣的困惑我其實不太意外,因為「踏入圈內」已是比較過去的說法了。在相對性別友善,且交友更為便利的今天,有些事物或者界限在不知不覺間模糊、甚至消失。以手機為例,以前就只是隨身攜帶的通話工具,那時候我們的包包裡可能還有隨身聽、計算機、照相機、記事本等物品,各個工具各司其職,如今以前分工明確的工具統統都整合在你的手機。

  同樣的,「同志圈」的界限也變得更加模糊。二十年前,無論台灣還是馬來西亞,社會對同志還不是那麼友善。即便同志發現自己跟人們「不太一樣」,多數不敢跟身邊親友聊聊,更不敢到同志場所認識更多朋友,也許他得偷偷地,從報章、電視或圖書館的書籍去認識同志社群的部分資訊,了解自己到底怎麼了。

  經歷自我認同是一回事,但接觸同志社群又是另一回事。社會的不友善,讓許多同志朋友還是躲在櫃子裡,不敢去接觸社群,不敢讓身邊親友發現自己跟彩虹社群的任何蛛絲馬跡。除非自己長大了,有能力賺點錢了,或者遠離家鄉來到台北、吉隆坡等大城市,才較為放心接觸同志社群。這就是所謂的「進入同志圈」,「圈子」指的是一般異性戀難以接觸,但同志朋友可以安心交友找伴的封閉社群。在這個封閉的社群交友,我們也可以進一步認識自己還有整個社群,發現世界其實是那麼地寬廣。

  有些朋友們可能難以想像在上個世紀,同志如何「進入圈子」。但我們可以借助書籍(如《彩虹熟年巴士》、《阿嫲的女朋友》)、影劇(如《叔·叔》、《孽子》、《十七歲的天空》等)拼湊出他們的生活軌跡。每個人接觸同志社群的方式可能都不太一樣,有的可能是在新公園「出道」,有的可能去夜店,有的可能是參與同志活動例如讀書會之類。從異性戀霸權的空間逃走,遁入「安樂鄉」,在那裡可以隔絕風雨,與同志好友交心找伴。

  我這個世代還算是幸運,就算住在家裡,我們還可以在網路世界翱翔。我們在TT1069的各個版塊去搜索自己要的資源,在PTT的甲板或拉板參與論戰,與心儀對象用MSN傳情表意。在Grindr面世後,我們可以更輕易認識同一所學校、同一個社區的同志朋友。同志社群的資源更易獲得,交友也變得輕易。什麼1069、什麼是套子與潤滑、哪家gay bar好玩、什麼叫開放式關係等,我們可以從同志朋友那裡知道,也可以在鍵盤或手機按按按,找到需要的資訊。

  借助科技的便利,「經歷自我認同」跟「接觸同志社群」這兩件事的界線已漸漸模糊。同志已不需要特定的同志聚集空間才能認識自己、了解社群文化以及交友,即便身邊的異性戀親友也有不少人對同志友善,所以「什麼時候踏入圈內」就比較難定義了。這當然是好事,但我們也別忘記,每一個人的處境都不一樣,可能因為你身處的環境、你的性別認同而有所差異。有些人運氣沒那麼好,周邊的親友非常保守,也不一定找到合適的資源。所以在自我認同的路上會比較辛苦一點,要接觸更多像自己一樣的人就不那麼容易。無論你的性別認同或性傾向是什麼,我們可以一起擴大這個「同志圈」,甚至不需要再去標識或強調,大家都能舒適自在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