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9日 星期二

《女權之聲:無懼年代》——女性暴民的抗爭




  1月16日,台灣選出了第一任女總統。但很多人可能沒想過,一百年前的今天,女性別說參政,連投票權都沒有。《女權之聲:無懼年代》述說的就是一群女性爭取參政權的故事,有空的朋友應該找來看看。

  這部影片的主角是虛構的Maud,她本是洗衣廠的一名女工,安分守己地工作,從來不認為另一群女性爭取投票權而採取的激進行動是對的。在機緣巧合之下她參與了同事的組織,與那群女性們爭取投票權。然而由於她的積極參與,她被警方逮捕,丈夫將她趕出家門,斷絕她與兒子的關係。

  這部影片與我之前看過的《石牆風暴》有些類似,都是透過一個虛構的角色,參與了相關的事件。而這個角色從菜鳥程度的參與者成長為組織裡頭的重要成員,並在最後的關頭獲得勝利。相對《石牆風暴》,《女權之聲》較為詳細描寫了運動的概況。透過旁白以及精神領袖Pankhurst演說,我們可以知道這群運動人士本來是和平地提出要求,然而她們的訴求一直被男性霸權所忽視,以致行動升級,她們砸破玻璃、在郵筒設置炸彈,無非就是要讓訴求被更多人看見。

  社會運動也是如此,我們常看到一些「暴民」的舉動是多麼的不理智,然而如果仔細去看那些運動的背後脈絡,自會理解他們採取激進行動的原因與無奈。有誰會一開始就去台北車站臥軌呢?有誰會一開始就打算攻占行政院?又有誰一開始就以死為威脅?這些激烈的行動背後,不就是當事者對於進展呆滯的不滿。如果他們「中立」、「客觀」、「理性」的手段有用,何必大費周章?但很可惜的是,社會大眾往往批評其激進面,較少在行動升級前給予理解、協助。

  男性霸權的社會一直不給予女性投票權,原因在影片開始前透過旁白說明了:「女人不理智」。對於女性的刻板印象其實到今天還是一樣存在,翻閱不少調侃兩性差異的畫作/笑話,許多都在呈現著女性不理智、情緒波動的形象。這些刻板印象導致女性在職場、參政時常面對許多阻力,她們的能力往往被質疑,以致升遷不易。她們付出了不少心血,但總被稱呼為「某某人的媽媽」、「某某人的太太」,「夫人」、「老闆娘」等尊稱的背後是她們的主體不被重視。

  雖然說如今女性的地位大為提升,可以投票、可以參政、甚至參選總統。但是要達致兩性,甚至是「性別平等」,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影片預告


延伸閱讀:
周項萱/《女權之聲:無懼年代》──為了更好的生活,喚醒內在的反動能量
http://www.biosmonthly.com/contactd.php?id=6990

Lizzy/《女權之聲:無懼年代》(Suffragette) -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http://ppt.cc/aS2D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