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 From:http://sex.ncu.edu.tw/history/history.htm
「性∕別」的命名──特別是那條斜線的誕生──反映了我們近20年來在女性主義理論上的反思。中間的斜線至少包含四層在具體台灣社運經驗中覺悟的意義︰
- 超越簡單二分:「性別」並非簡單的男女兩性分野,而是還有其他許多可能,例如各種揉合或跨越性別的呈現和認同。「性∕別」因此以中間的斜線來凸顯「性別」內部的多元流動、曖昧複雜、分裂不穩,性別也自此成為預設了跨性別的理解。
- 緊密相連而相對獨立:「性∕別」在視覺上一方面維持了「性別」與「性」的交集,另方面斜線也明確指出兩者不可化約。性別無法專斷的指定或限制其性實踐或慾望,性也不必然受制於異性戀的性別角色想像。
- 多元差異的「性」:「性∕別」的斜線表達了「性」中有「別」(差異),指出「性」的多元異質和內部差異,以及社會文化對不同性相所賦予的階序位置,及其中存在的壓迫關係,這些都構成了性政治的內涵。
- 糾葛其他社會差異:「別」包含各種差異,不僅止於性別與性領域內的差異,因此「性∕別」的斜線也表達了性別、性、與其他「社會差異」(階級、種族、年齡、身體……等)的複雜關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