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日 星期日

【悅讀筆記】什麼成就一個家?

書名:《我的兩個媽》
作者:查克·華茲、布魯斯·利特菲爾
出版社:基本

前幾年,一名由女同志伴侶撫養長大的二十歲年輕人,在美國愛荷華州眾議院講台上發表言論,以爭取州議會不要修改州憲法禁止同性婚姻。演講的錄像在網路傳開後,獲得熱烈的討論。後來這位年輕的查克將他過去的成長經歷集結成書,暢談兩位媽媽如何養育他。

在這本書裡頭作者多次強調,在他成長過程中,無人曾察覺他是同性戀伴侶撫養長大,因為兩位媽媽的性傾向對他的人格完全沒有影響。相反的,因為兩位優秀的媽媽,讓他學習到善良、樂觀、勇敢、整潔等價值觀。

許多人反對同性伴侶生養小孩,因為他們認為同性伴侶不利於小孩的成長。雖然我們常常在報紙上看到許多異性戀家長殘忍對待小孩的報導(例如性侵、棄養等),但似乎沒有人因此而質疑所有異性家長是否適合養育小孩。但社會因為某些「可能」但經不起推敲的負面影響,使得同性伴侶難以順利成家,無法領養小孩。

同性家庭的「不同」被視為箭靶,保守人士聲稱孩子成長時會經歷許多痛苦,孩子不應成為同志運動的棋子。針對這樣的「經歷」,查克明明白白地說:「我們必須要經歷這些,是因為你們的緣故」。是啊,孩子之所以要面對校園霸凌,因為我們坐視恐同的勢力滋長。我們會教訓孩子不要欺侮單親家庭的兒女,不要欺凌身心障礙的同學,但任由多少性傾向/性別認同不同的孩子成為犧牲品?正確的做法不就是營造對同志友善的校園嗎?

影響一個小孩成長經歷的應該是家人付出的情感,而非自身與外界如何的不同。無論家長是一父一母,還是兩父/兩母,甚至單親家庭也好,教育孩子的責任不會局限在某個性別的家長身上。媽媽可以教導孩子堅強勇敢,爸爸也可以教導孩子溫柔細心,教育這些特質是不分性別的。異性家長也可以引導孩子討論性啟蒙,如果不便討論也可以求助與孩子同性別的親友。假設性別如此重要,那麼我們應該把未婚的男女塞到單親家庭裡頭,扮演另一性別的家長身份。(但單親家庭的孩子也在缺乏另一性別家長的情況下成長了,所以家長性別真的很重要嗎?重要的是家長與孩子間是否有足夠的溝通吧!)

在這本書裡頭,查克說出一路來的成長經歷。與一般家庭一樣,兩位媽媽是如何重視孩子的學習,如何教育孩子與人相處,家長孩子之間如何處理他們的衝突。比起坊間熱賣的親子教養書籍,我會更推薦這本書給為人父母的朋友。查克的故事,可以讓我們學習怎麼當稱職的家長。查克家庭與其他一般家庭有什麼差異不是重點,我們也無需預設同性家庭的孩子必然不如一般家庭的孩子,理解彼此的差異、誠意地溝通才是關鍵。

家庭的意義,不是一父一母構成的單位。家人一起走過艱難的路途、共享安樂的時光,彼此間互許的承諾,才能成就一個家。

備註:
1 基本書坊的介紹: 「《我的兩個媽》──從孩子的觀點 看見什麼是愛」
2 影片:同性戀家長小孩的見證詞 《什麼成就一個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