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6日 星期日

問題本身不是問題,怎麼看待問題才是真正的問題。

【圖說】2011年台灣同志遊行,我用馬來西亞同志的身份上台。同時間,我跟小YG行動聯盟也以主題裝扮帶出愛滋議題,我的服裝是外頭醫師袍,裡頭是一件小背心及小泳褲。除了2012年的花蓮遊行,這次是同志遊行中裝扮最大膽的一次了。



再一次,同志遊行的裸露與扮裝被熱烈討論。今年一位馬來西亞的朋友也在臉書發文問我,何以同志遊行需要暴露。網路上對於同志遊行裸露感到反感的論點不外乎如下:模糊焦點、保守人士會做文章、拖慢同性婚姻的進度。他們似乎假設如果同志遊行穿戴整齊,社會就會比較接納同志。這些言論常常見於沒出席過遊行者,也有參與遊行但不苟同者。只要參與遊行的人就會知道,多數人穿著傾向保守,但在網路上流傳的遊行圖片,最吸引人的往往是最妖艷、最裸露的一群。這值得我們省思:網路上的照片就只有這些嗎?是拍攝的人只放這些還是我們只看到這些?我們是否要透過別人篩選出來的資訊去批評?

「裸露」、「扮裝」等詞在此有濃厚的負面意味,我相信負面觀感一定有,但沒我們想像中那麼嚴重;只要我們打破框框,裸露與扮裝也可以是正面的,或是為遊行加分的條件。我們不妨仔細觀察社會周遭,裸露與扮裝何曾少得了?綜藝節目上藝人穿著清涼、男女裸體寫真、有意無意賣弄明星身材的劇集處處皆是。社會看待這些裸體的態度是什麼?如果裸體只有負面觀感,那麼何以裸體大行其道?這不就說明裸體也可以是有趣的話題,可以很輕鬆地對待?如果我們對於社會上的各種裸體如此寬容,何以對遊行隊伍中的裸露如此苛刻?我們在挑軟的柿子吃嗎?

裸露不是模糊焦點,是符合主題精神
有些人會覺得同志遊行不宜裸露,因為會「模糊焦點」。這種說法其實顯示了這些人不了解同志遊行真正的主題是什麼。同志遊行不是一場乖孩子們跑出來的活動,它是讓所有被排斥的人能夠展現自我的場所。這裡的所有人不只是同性戀。怎麼說呢?現在我們會覺得社會排斥同性戀,但也有很多少數族群如BDSM者、愛滋感染者、性工作者、娘娘腔、男人婆等也跟同性戀一樣被排斥,追根究底會發現大家相似的處境都是來自同一個問題——整個社會對性別的觀念很僵化。社會大眾認為,男生應該有男生的樣子,女生應該有女生的樣子;性只能夠躲起來做,不能公開討論;性只能有特定的方式,不能有更多樣化的玩法;性只存在所謂健康者之間,感染性病的人就該死;身體只能是隱私的,不能是開放讓大家欣賞的。而這些性少數族群中,有不少人是身份重疊的,例如感染者男同志、從事性工作的跨性別等。所以同志族群不只是同性戀,而是包含LGBT以及各種性少數的集合。是故同志遊行不只是同性戀的議題,也呈現了族群內外的各種差異、各種議題。當我們認識各種議題的時候,才能對這個社會有進一步的了解,並聯合彼此的力量去反抗。

這一次台灣同志遊行的主題是「擁抱性/別・認同差異」,正是說明了同志遊行的精神——理解一起被壓迫的性少數。台灣同志遊行主辦單位的主張是不應該擁護單一的形象,避免排擠不符合形象的人。因此,遊行隊伍中就會出現各種形象,有的可能會讓你很開心,有的就可能讓你不舒服。無論是哪種形象,都可以在遊行隊伍中展現自己的樣貌。換句話說,裸露也是一種可以在遊行出現的形象,也是符合主題所說的「差異」,不是所謂的「模糊焦點」。如果你覺得某些議題「不適合」出現,那麼這個議題就少了一個可以讓我們理解的空間,也就間接讓某些群體「噤聲」。這不利於同志遊行,因為它無法照顧到更弱勢的人,也無法因此要求別人尊重多元,因為自己人已經在打壓部分議題了。

隊伍中的裸露也是可以很不一樣。有些人就是要展現主流美,有些人就是要展現不主流的身體,甚至是被忽略的身體,像這次遊行也有跨性別朋友上空參與遊行,提出的觀念就是跨性別、女性的身體受到束縛,無法像男生可以裸露上身。男生可以自由裸露上身出現任何場合,不是值得我們深思嗎?也有些人就是不喜歡穿太多,可是因為社會的束縛,他們得穿著所謂的衣服。有些人是代表著團體,像是水男孩就是以游泳聯誼的團體,所以小泳褲就是他們的「制服」。也有人因為裸露常被要求合照,他會要求一起合照的朋友把他的招牌也拍進去,而招牌上的訴求因此也跟著入鏡。我還記得有一年的同志遊行,All My Gay的幾位成員遊走法律邊緣,以近乎全裸的姿態在舞台上接吻抗議刑法與兒少法性的妖魔化與污名化。從前述例子,我們就知道裸露有很多議題可以說,而不只是過去常強調的那種負面觀感。

裸露影響同志權益?
也有人會擔心,遊行的裸露是否會影響社會對同志的觀感?我認為不會。在最初幾屆的同志遊行,已經有裸露、扮裝、性工作者、BDSM者,當時社會對同志還不是那麼友善,同志社群也反對遊行出現上述元素。12年後的今天,同志遊行人數卻越來越多,但社會大眾對同志的支持度卻比十年前更高,婚姻平權法案推入立法院、社會及校園的性別團體紛紛成立。雖然整體環境我們還不能說好,但總比舉辦同志遊行前好一點點。所以對我來說,裸露、扮裝、BDSM等這些更邊緣的議題不會是扣分,反而是讓遊行的內容變得更豐富,讓我們有機會好好去認識、去理解。

此外,我們不能只依靠同志遊行為現身的唯一管道,這樣只是把同志運動想像得太狹隘。同志遊行只是那麼一天,可是同志運動是每一天都在做。遊行聯盟裡頭的許多工作人員、參與裸露或扮裝的人,都是每一天跟歧視對抗。他們跟政府部門打交道、進入學校演講、或者舉辦各種活動讓社會看見同志。如果有那麼一個人,得透過篩選過的鏡頭而非身邊的友人來片面認識同志,就代表他不夠友善。即便參與遊行都包得緊緊的,那些保守人士還是會挑小毛病。要讓大眾認識同志,我們需要更多人出櫃,讓更多人看見同志族群的多元樣貌。同志也是人,也是有內部的差異,跟一般人一樣也是有「好」有「壞」,有「乾淨」有「骯髒」。如果因為保守人士批評,而讓我們一一捨棄不好骯髒的部分那同志還剩下什麼?

保守人士對宗教、傳統有著莫名其妙的固執。所以即便同志遊行穿戴整齊,他們還是會相信同性婚姻過了以後就會毀家滅國、孫子不會叫阿公之類的鬼話,還是會努力地反同性婚姻。所以遊行的穿著不會是重點,真正的關鍵在於我們怎麼打破這些僵化的思考模式。讓他們認識到同志是真正活著的人,是與一般人擁有各種面向的生命,才能避免捕風捉影。而我們必須提醒自己,同性婚姻只是同志議題的一部分。我們不能以為同性婚姻通過世界就會不歧視同志,這樣想太天真了。同志族群還有許多議題需要我們好好去談、好好去認識的,包括裸露、扮裝、愛滋、性別氣質、校園霸凌、跨性別處境等。當這些議題能好好談論,我們才能去處理歧視的問題。



同志遊行不會干涉參與者的裝扮,因為他們提供一個大家可以做自己的舞台。你跟朋友一起穿團體的衣服,也可以穿上工作制服,也可以裸露,也可以依你想要的樣子展現真實的自己,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避免以狹隘的眼光去批評別人穿著不適合。裸露與扮裝其實都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是在於我們對裸露、扮裝只有負面的想像。如果我們持續這種想法,那麼同志運動只能止步不前。換個角度,我們就能看見這些裸露或扮裝對同志運動來說是多麼重要的資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