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7日 星期日

從半島到寶島的彩虹




  13年前的今天,我應該不知道什麼叫國際不再恐同日。也還好那時候大家沒指責我政治冷感,不然以我當年的玻璃心(現在應該也是XD),應該很難或不再思考為自己或者社群做些什麼。

  左邊的這本手冊,當年被熱線的志工夥伴帶到馬來西亞,再到我手中。這本手冊後來也帶進我的行李箱,陪我到台灣唸書,如今躺在我的書櫃裡。

  這本是因應當年台灣社會與同志朋友的需要,每年都會更新的認識同志手冊,其中有LGBT的小詞典,也有同志朋友的生命故事,歷年的大事記列表與同志資源,讓我對LGBT議題有基本的認識。之後的十二年,因緣際會參與了好幾個團體的創立與發展,關注的議題從同志到愛滋再到社會,從台灣再回到馬來西亞。這些經歷助我甚多,讓我學會看見社會上的各個族群,了解不同的議題。

  回顧那些時候收集的徽章、文宣,想起那些經歷,我很感謝那些生命中的遇到的貴人,大家教會了我許多事,讓我不會站在比較高的位置對著別人指指點點,或者提出自以為有幫助但無視對方需求的建議。

  這十多年我還有件事一直沒做,那就是了解馬來西亞旅台同志朋友的生命經驗。我在想那些飄洋過海來台的馬來西亞同志朋友,是如何看待台灣這個「僑居地」?又怎麼看待自己生活並長大的「祖國」?選擇在此居留或回鄉生活的原因是什麼?

  如今從桃園移居大台北,我有更多機會去認識「像我們這樣的人」(People Like Us),去了解遊子們的生命故事。也許有機會,我們可以把這些故事集結成《我們同在台灣的那些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