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2日 星期日

🏳️‍⚧️跨性別文藝展🏳️‍⚧️

 

 

  11月20日是國際跨性別追悼日(Transgender Day of Remembrance),這幾年伴侶盟持續舉辦跨性別相關活動,讓更多民眾看見跨性別處境。這幾天是在紅樓的第二屆跨性別藝文展,展出作品包含「第二屆看見跨性別攝影比賽」得獎作品、跨性別的物件、跨性別的生命故事等。今日休假,前來看展。

  得獎作品中,我最有共鳴的應該是佳作〈我是女人了,也是窮人了〉,表達跨性別在性別重製手術時,需要付出的各種代價,其中包括身體的疼痛、負擔手術的高昂費用。服藥要錢,手術也要錢,但要獲得足夠的資金,就得拼命賺錢。諷刺的是,跨性別因為證件上的性別與真實情況有落差,在面試時就開始面臨困難,找到工作後要去銀行開戶也可能面對困難,在公司上廁所也會迎來異樣眼光。跨性別只是想要證件上的性別符合自身狀態,一路上不知道有多麼坎坷。

  我想起一位跨性別朋友,她在台灣的時候很開心,因為在地的同志朋友都很支持她做自己。她曾在同志中心分享過她的生命故事,她出身自馬來西亞的偏鄉小鎮。在成長過程中如果遇到情緒的困擾,要去大城市的醫院看診,路途遙遠,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到達。更不用說在保守的馬來西亞,在小鎮上要獲得賀爾蒙的藥物更是難如當天,這還不包括小鎮上的居民對性別有刻板印象,要找到信任的親友聊心事也是不容易。

  我會有共鳴,是因為我也是有需要錢的時候。當學生要繳學費,可是在台灣,勞動部規定僑外生工作時數。如果我要繳交學費,光靠合法打工是不可能的,除非寒暑假犧牲回家時間拼命打工、或者家裡提供支援、或者我申請到名額有限的獎助學金。要不然就是學期間打黑工、找人包養,但談何容易。

  所以當社運團體在倡議免術換證時,我是可以理解的。有些人目前的狀況無法動手術,也有些人目前經濟能力有限。要找到一大筆錢來動手術,不是說努力就可以的。

  我不能輕易丟下一句「去變性啊,你的權益要自己去爭取」,因為要承受身體變化與疼痛、要找到經費動手術的是TA,不是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