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

100/10/29 遊行 PLU Malaysia發言稿


參與遊行的隊伍都有機會受邀到前導車上發言,
或者呼喊口號。
難得有機會發言(搶鏡頭),我自然不放棄。XD
屆時還要一到兩位馬來西亞的夥伴幫我拿牌子,陪我上車。
這是我暫時擬定的發言稿。
===
大家好,
我是馬來西亞的明越。

數十年來,馬來西亞有不少人過來這裡唸書、或者是就業。
其中也不少馬來西亞的同志,
大家都很喜歡台北,因為台北對同志友善。
我手上的牌子寫著PLU Malaysia,
PLU三個字是代表People Like Us,
意思是“像我們這樣的人”
在馬來西亞是圈內人取代Gay和Lesbian,互相稱呼的名詞。
今天我(們)代表家鄉的朋友上來發言。

台北同志遊行舉辦至今已經有九屆,
每一年的人數都在增加。
但遺憾的是,歧視依舊存在。
像之前的真愛聯盟事件,最近彩虹天堂事件。
在馬來西亞,我們也面對不少的歧視。
例如今年四月,小學性教育講師在教唆孩子,
只要不是發生在一夫一妻間的性行為,都叫『狗男女』、『姦夫淫婦』。
今年的七月,一名跨性別的朋友想要申請變更身份證上的性別,
但是這申請不止被駁回,還被人們羞辱,最後憂鬱症病發而離世。
三個星期前,首相署部長更公開表示馬來西亞不接受LGBT的權益,
因為那是違反道德、違反回教教義的文化!
每一件事情都在告訴我們,歧視無所不在。

台灣的環境比較好,
至少大家可以走到總統府前,要馬英九兌現說好的承諾。
可是在馬來西亞,
警察是幫助貪官污吏來對付老百姓,
用催淚彈驅散遊行的群眾。
面對不友善的環境,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
我們希望馬來西亞能跟上台灣的腳步,
看見差異,尊重多元!
我期待有一天能在馬來西亞的街道上揚起彩虹旗!
讓我們一起加油,一起努力!
彩虹征戰,歧視滾蛋!

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無知是偏見與恐懼的源頭——兼回應林桑〈同性戀不文明〉一文文章標題


人在台灣,心在馬來西亞。一直關注性別議題的我,最近有注意到來自馬來西亞的兩則消息,一則是跨性別的阿麗莎申請更名被拒,最後不幸離世;另一則是柔佛一對同性情侶結婚,前者為悲後者為喜。

在異性戀體制的社會,塑造了一個性別二元的世界,抹殺了更多元的可能。從學校、媒體一直到國家機器,限制了人們的想像,將許多不一樣的朋友排斥在所謂的正常之外。同性戀、雙性戀、變性人、雙性人等都面臨同樣的問題,他們都不被社會認可。當這些少數族群想為自己發聲,爭取原屬於自己的權益時,常被人斥責變態、不文明、不自然,甚至還擔心他們的行動會導致世界滅亡,因此應“糾正”過來。

種種加諸在LGBT(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上的罪名與偏見,讓我們看到許多人對此都不甚了解,甚至產生恐懼。但他們的性取向與性別認同天生如此,如果硬是要他們依照所謂的異性戀男女分明的模式去過活,這才是違背天性,也對所有人(包含異性戀朋友與LGBT)造成傷害。讓我們想像一下,同性戀與雙性戀為了滿足父母需求,滿足大家“正常”的想像,跟不喜歡的異性結婚,請問這樣好嗎?我們罔顧當事人心理對性別的認同,就硬要他/她扮演與性器官一致的性別角色,這真的正常嗎?

我們對LGBT認識有限,常用自己的眼光去批判去指責,結果造成了許多悲劇。讓我們看看《男孩不哭》(Boys Dont Cry),一位想以男性身份過活的生理女性如何遭受霸凌及慘死。讓我們看看《為巴比祈禱》,由於自己對宗教的執著,想“改造”同性戀孩子,結果孩子永遠地離母親而去。這兩部電影皆改編自真人真事,但世界上還有更多不幸的事情沒被我們看到,還有許多孩子在黑暗裡哭泣。因為我們的無知,結果讓他們流了不少血淚,請問這樣的情況還能算是文明嗎?

由於我有關注性別議題,才了解社會對於性別少數的一些迷思。當同性戀不被視為精神疾病時,還是有人要同性戀給醫生治療。當跨性別想要爭取自己權益時,我們總只看到我們要的所謂不正常例證。當有同志伴侶的孩子現身,為社會做出貢獻,對性別少數族群更有同理心時,我們的社會卻只告訴我們:這樣的孩子不正常。

正常與否,常是主流社用以排斥“非我族類”的手段。當我們被迷思、偏見蒙蔽雙眼,進而否定一些人的存在時,我不認為這是文明的表現。真正的文明,應是放下心中成見,好好了解LGBT,只有學習才能消除無知,進而破除偏見與恐懼。


=============

林桑:同性戀不文明!

阿斯拉法成功變性,但向法庭申請更改名字和性別失敗,郁郁而終,令人同情和感到辛酸。這件事和“大馬首宗同性結婚的事件,性質雖然不同,卻一樣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我覺得,變性和同性結婚,都一樣不正常,不值得鼓勵。不過,在某種情況下,變性情有可原。比方說,一個人生下來就有雙性,但兩種器官都發育不完全,不能使用,這種人長大后,選擇去變性,就是要做男或做女,是可以讓社會接受的,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可以過比較正常的人的生活。
換句話說,他們接受手術使之后,擁有男人或女人的性器官,以便讓他們過正常人的生活(儘管不能生育),也是往正常人生的道路走,社會應該接受他們,祝福他們。
一個人生下來便半男半女,或者不男不女,那是上蒼的錯手,這種人們眼中的“陰陽人”,是不幸者,事后要變性也是無奈的選擇,或者說,是別無他途的最佳選擇。一般上,他們會選擇當女人,手術上也比較容易辦到。由于他們需要長期注射藥物,打擊到健康。所以,變性人通常不長命,泰國芭堤雅的變性藝人,正常壽命只有四十多歲。
選擇單身是不智
從陰陽人追求正常的生活,使我想到我們正常人去追尋不正常的生活的不智。選擇單身是不智,選擇同性戀和同性“結婚”更不智,甚至是一種愚蠢。教人去搞同性戀,就形同教人去走歪路,去做非法的事。
《中國報》日前報導了一位輔導員的看法,他贊同搞同性戀和同性結婚。他說︰“離婚率上升趨勢,顯示女性寧可放棄不美滿婚姻,實現多元選擇權利;男女需共同進化,才能達到和諧及平衡發展。”他認為,同性戀“夫妻”可以通過領養組織幸福家庭……
我認為,持有這種不正當、不正常思想的人,是不適合當輔導人員。他言下之意是在鼓勵人們離婚,實際上,很多時候,離婚是男女一方或雙方都固執、不能包容對方的缺點造成。人都有優點和缺點,不能包容他人,即使做朋友也不易,何況做夫妻!
說搞同性戀是“進化”,那是退化的謬論。我們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和文化,恐怕就要給這種搞進化論的人搞到退化了。如果人人搞同性戀,我們就不是要回到沒有文明的時代了嗎?
拜托,不要教同性“夫妻”去領養孩子,法律也不可以准許他們這樣做。我們要可憐這個孩子,自小要在這種不正常的家庭裡長大,連父和母也分不清,他的心態獲得正常的發展嗎?他能抬頭做人嗎?
王賽芝副部長說得好,“婚姻絕對是成就圓滿人生的重要部分。”但同性“結婚”不能算是婚姻,婚姻註冊局也絕對不會接受註冊。

消除偏見,擁抱同志


在台灣關注性別議題的當兒,看到臉書上朋友轉發討論同志的文章,發現其中不少謬論與誤解,特撰此文回應。

我們的社會是異性戀體制,獨尊異性婚姻,排斥同志族群(LGBT),這體制不承認性別多元的存在,一再阻擾同性伴侶之間的真情,歧視部分成員對自己性別的認同。在一些衛 “道”人士的眼裡,異性戀以外的各種弱勢族群被視為糞土怪癖、或是西方的舶來品,甚至會影響社會滅亡。更有甚者,以各種手段各種理由否決弱勢族群擁有的各項權利,並加以污名化、歧視及迫害,對於這些毫無理由害怕同志的人,我們都稱為“恐同人士”。

在中國歷史上已經有男色的記載,古人確實沒有加以批判,因為他們眼裡沒看見同志族群,只看見社會上部分人士的某種行為。但是今日卻有人大聲怒罵,想將同志掃在地毯下,以恢復自己那“乾淨”、沒有“臭味”的社會。他們對於同性之間的情慾很感冒,認為這不值得鼓勵,甚至不該用“同志”一詞。我感到奇怪的是,為何我們要比照英文的字義,限制自己的中文呢?難道我們就不能引申原有的字意,稱呼這一群異性戀男女以外的朋友?

再者,同志議題不是說鼓吹就能鼓吹得了,擁抱同志只是還原他們應有的權利。同志議題不是少數人的事,而是所有人的事。歧視同志,不只是傷害同志,也是在傷害自己的異性戀親友。如果能夠讓自己走上傳統婚姻之路,誰會“選擇”充滿歧視、偏見的路?性向如果那麼容易改變,為何同志執意往前走?

一些人以為有張國榮、白先勇、蔡康永等人物就說明我們沒有歧視同志,但我們別忘記他們是在事業有成後才能坦誠性向。還有很多檯面上看不到的同志,卻深受偏見所苦。在校園,同志學生因性向遭受霸凌;在認同的路上,同志走得跌跌撞撞,只求些許諒解;到了社會後,同志坦誠性向會影響自己的事業。為了扮演成功的異性戀人士,他們捨棄了心愛的同性伴侶,跟不愛的異性結婚。太多的悲劇,無盡的血淚,我看了不少。

婚姻是伴侶之間的一個承諾,但不是異性戀專屬,不少真情的同性伴侶給彼此戴上婚戒,甚至成立家庭。但礙於歧視和偏見,我們看到的實例不多。偏見也是愛滋防治的缺口。愛滋感染途徑有三,不安全性行為、藥癮、母子垂直感染。換句話說,如果沒有做好安全措施,任何人都會被感染,這不是男同性戀的專利。如果一再以為愛滋等於同志,就是說明愛滋防治教育不成功。愛滋器捐風波,讓我看見了台灣在這方面有待努力,但回過頭來看馬來西亞,恐怕我們更要加油!

同志沒有選擇的權利,但是社會人士有。我們可以選擇了解而非誤解,我們可以選擇消除偏見。如果持續歧視同志,傷害的是自己的親友。對我而言,我寧可擁抱同志,也不願接近雙手沾滿鮮血的恐同衛道者。

祝福天下有情人,無論異同終成眷屬,也盼望恐同人士治好自己的恐同症。

--回應张木钦〈同性婚姻应该是私事〉一文與纵横〈为何提倡同性恋?〉一文

===鏈接===

张木钦〈同性婚姻应该是私事〉

纵横〈为何提倡同性恋?〉

726 教學參考資料公聽會(北區)記錄、發言條與感想


今天還是一樣早到,不一樣的是,因為中南區的混亂,引起了許多朋友的注意。中午12點,當我來到會場時,已經有人舉起白布迎接我了,放心,上面的字是“上帝愛世人 同志也是人”,下一個看到的布條“我是異性戀,我挺同志”。隨行的學弟也幫忙舉布條“歧視同志是可以治療ㄉ”,最後一個布條是“欺騙仇恨 最壞教材”。

現場人數漸多,看到的都是友善的夥伴。真愛代表呢?就在那裡……正在跟一群夥伴辯論的牧師,忻底波拉。上一次算是孤軍作戰,想插隊不成只好排在第42位的牧師。另我比較佩服的地方,就是她那堅持的精神。你可以說她臉皮厚,但我覺得她那堅持到底的精神是值得學習的,當然不是用在壓迫別人的時候。

這一次公聽會吸取了前面的教訓,現場開放100個旁聽名額。現場開放登記,也順便登記發言順序,我來得早,發言順序是第7個。

公聽會開始,羅清水主委做了開場白,並介紹與會貴賓:潘慧玲、王XX、呂明臻、蔡麗玲、彭XX、趙淑珠。
(因為沒聽清楚,所以只好XX帶過,真是抱歉>

潘委員先做會務簡報,提起在性別平等教育上,組織的更迭,並說此次手冊乃依法而行,性平法第17條第2項,與性平法施行細則第13條。今天的重點不在課綱,而在幫助老師的手冊。

蔡:澄清手冊不會發給孩子、以及所有老師,經費有限,原定計劃是每本學校一到兩本。老師閱讀後,可融入教學,就像另外六大議題(如人權、海洋等)。過程中有邀請國中、小的老師討論出教案參考。我們的消極目標是沒有人的能力、發展、及尊嚴會因性別因素而受影響。內容部分是包含國中小學生場面對的問題,如神奇意象與經驗、性別建構(社會性別)、同儕人際關係(含霸凌)。手冊上使用的照片,僅有一張是來自台灣同志遊行,並非網站上所說的那樣誇張)

(有人喊:那些照片這可是台灣的遊行!) 

 王:這本書《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是蕭老師找了28為老師書寫經驗。是給老師看到,關於同志的那天只是77篇中的7篇。我們應該從孩子生活上看到孩子知道了什麼,再修改我們的教案。孩子比我們早熟,甚至知道性高潮等字眼。

趙:《認識同志》這本手冊提供對象是國高中與大專校院的老師,這不是教科書。大哥比方說雖然國小學生可能只需要學基本運算,但老師卻需要知道更多。

(插曲:趙院長在報告時,原定要播放葉永鋕媽媽說話的影片,可惜沒聲音,因此繼續報告。有趣的是,現場有人(SHINE?)帶著口罩,舉起兩張白紙,一張“純”,一張“潔”,提出她的無聲抗議。有人拿著白紙,寫著“粹喝咖啡”,蓋在她的“純”上,所以整句念起來就是“純粹和咖啡”,掌聲如雷。過後工作人員請他們放下大字報,畢竟現場規定不能舉標語。後來這位純潔的女性在跟我方一位夥伴討論,或許是交流吧,之後再沒注意到她了) 



====我的發言條=====

大家好,我叫炳超,元智大學的研究生,。

在寫論文的時候,教授常提醒我們要用正確的研究方法、以及有邏輯的推論。
因此有條有理的推論與邏輯,是學術界很重視的一環,
曲解原文、推論錯誤是很糟糕的。
今天召開這場公聽會,要討論的是教師資源手冊上的一些問題。
我覺得教師資源手冊不可能十全十美,
然而要指出其問題所在時,應有憑據,
但並非真愛聯盟在官網上所質疑的那樣,充滿誤解和荒謬。
如果師長解讀文本的態度是如此輕率,
以宗教對同志的偏見,誇大不實之處,
我們如何期望小朋友學到正確的學習態度?
他們又如何贏在起跑點?
會不會影響台灣在國際間的地位?
當我們排除同志在手冊外時,自以為保護孩子。
但那會讓孩子有樣學樣,
學會歧視、學會尊重,
甚至會釀成挪威日前的慘劇?


回到今天的三本主角,
我們發現很多家長和老師都在憂心忡忡。
可我們應該問問,到底家長和老師擔心什麼?
是毫無來由的亡國滅種論?
還是顧慮孩子會變成傳播愛滋、跟動物濫交的同性戀?
這樣的邏輯會不會跳躍?
從這裡我們發現到無知、誤解、邏輯錯誤充斥在我們周圍,
而這也正是教育的目的——消除偏見、破解無知、訓練思考。
個人認為這三本教師資源手冊正好是老師們的工具,
對性別多元的世界有最基礎的了解。
如果老師擔心專業不足,大可以進修,
或者尋找專業團體如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同志諮詢熱線等協助。
教育現場也有許多專業的老師可以分享經驗,幫忙同道。
教師資源手冊上的內容並非毒水猛獸,
而是有助於老師提升專業的字典。
透過這些教師資源手冊,老師可以提點同學將心比心,
了解並尊重世界上性別多元的現象,也可以深入思考。
並非如真愛聯盟所聲稱的灌輸單元價值,強迫學生買單。

我建議教育部在公聽會結束以後,
可以舉辦更多的研習活動,導讀教師資源手冊
有疑慮的老師以及家長更要參加。
相信各位師長參加以後,
會清楚了解性平課綱與教師資源手冊的運用,
減少不必要的誤解。
如果我們不了解性別、不了解同志,
我們就應該自己去做功課,
而不是可以逃避,甚至教唆小朋友不要做功課。
我們要為孩子著想,請給孩子一個未來。



====反思====

公聽會結束後,
我也回去了。
歸途有想到幾個點,
記錄如下:
1 雖然中間聽到我們覺得不實的說法,我們都很生氣想指正。但畢竟還是得尊重別人發言,不宜台下出現噪音,反駁的話也許交給後面發言的夥伴會更好。
2 基本上還是各說各話的場景,似乎比較少針對資源手冊提出意見。友善的一方似乎也只有“多發放”,“多編寫”,反而是反方一直在挑錯誤,從前面挑到後面。嘖嘖嘖,怎麼他們那麼努力啊?
3 教育部的立場似乎很堅定,但如果從真礙的角度來看,會不會也是過於偏袒性解放的團體?我想難怪他們會退出。但接下來他們也許會持續往這個議題操作,用恐懼性氾濫的說法蠱惑立法委員。
4 ……這一次公聽會由於有前車之鑑,讓我們許多的夥伴都動員了,可下一次呢?東區會有這麼多夥伴出席嗎?再然後呢?如果沒有真礙,我們會有這樣的一股氣嗎?
5 課綱、手冊上路,接下來的挑戰是什麼?除了前線的老師,我們可以幫忙些什麼呢?




====附錄(發言簡記)====

手上沒有電腦,只好快速用筆記下。

立場
身份
發言

1
潘,教師、家長
老師權利會否過多?教育觀虎傳統,是有衝突的。我們尊重同志,我也陪伴同志3年,同志多有家庭傷害,在面臨不忠貞的關係時會有自殺的念頭。網站竟然還有BDSM的資料,請問若孩子學會了,怎麼收拾後果?

2
梁,家長
父母才有權利教導孩子。
同志教育應先通過多數家長同意。
父母的人權誰來尊重?

3
鍾,高中老師
教學現場其實有很多尖銳的問題,老師會依照專業引導孩子,盡可能使其符合所謂的普世價值。內容如何,其實還有老師在把關,取決如何教。我自己就會跟學生討論許多爭議的問題。
4
教育是左右人參與制定,而不只是為了家長,家長並非最高的權利。
教育是培養思想,而非填鴨。距離來說愛滋防治需要在情感、人權等議題都落實之後,才會達到防治。大家一起來動動腦。

5
高中老師
請大家親自閱讀,而非媒體轉述。
BDSM的部分,是只是讓高中、大專的老師有這樣的知識。老師自由專業去判別。
很少老師會全部照教
學生起點行為不一樣,可視情況而定。
不能只聽家長的意見

6
國三生的價值
誰能保證教材推出後沒有後遺症?現在生育率降低,越來越多年輕人也有婚前性行為。老師的專業誰來判定?我們應該教導孩子一夫一妻的傳統價值觀,而非性解放等混淆他們的價值觀。

7
明越
另見發言條

8
放眼亞洲各國,都沒有性解放的教育。這教材不應貿然實施。
教材只教導人權的部分,卻很少提及他們的責任,我們應該考慮後果。

9
家長(同志父母愛心協會)
因為性平教育沒叫,所以我們在發現兒女是同志時都在摸索,我們也很痛苦。有誰能保證自己的孩子不會是同性戀,自己的孩子不會接觸同性戀?推廣性平,惠及的不只是只佔10%的孩子,而是更多的家長與異性戀的孩子。我們呼籲學者提供更多資料,讓我們學習。今天的新聞有提到課綱文字的更動,比不上環境給予的氛圍。

10
真相聯盟
抨擊靈糧堂、輔大神學院等。
詳見真相聯盟發言稿。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5%8F%B0%E7%81%A3%E7%9C%9F%E7%9B%B8%E8%81%AF%E7%9B%9F/%E7%9C%9F%E7%9B%B8%E8%81%AF%E7%9B%9F726%E5%85%AC%E8%81%BD%E6%9C%83%E7%99%BC%E8%A8%80%E7%A8%BF/260688147281009

11
家長
教材是為了孩子,這時期的孩子愛探索、都很好奇,缺點可以致命。附錄某網站觸法,為何要放色情/非法的網站呢?
教育是百年大計,錯不得。

12
張老師
在資訊開放的社會,應該給孩子正確的觀念,不應過度自由。這教材簡直在鼓勵孩子性解放,請告訴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13
張文昌
內容豐富,很適合老師。但手冊的編寫確實某些人對性議題的理想,這些價值觀可能提起師長們的疑慮,讓老師陷入矛盾。我也聽過以前同性戀,長大後變異性戀的例子。這裡就牽涉如何判斷孩子性向,工具在哪?

14
請在手冊上表示“僅供參考”字樣。
另外可以分班教導,專案教導,我們需要有配套。
我們可以尊重,但不接受多元性別的能力。
請確保一夫一妻的價值觀,例如放上“支持異性戀大遊行”的照片。
性傾向也需要標註是可以改變的。

15
歐陽(婦女新知)
有些人口稱尊重,但心裡卻是恐同。
但不認識,何來尊重?
呼籲教育部盡快發放,讓孩子建立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也需要師資培訓。性平教育也應走出校園。

16
國小老師
希望教導而非懲罰
若有人不了解,老師可以參考手冊,老師和家長可以相互討論。讓師生一起成長。

17
手冊最大的問題是閉門造車,
應有其他如法律界、心理學界、宗教界等專家的諮詢。
看看現場,有哪一放才是溫和的?
(在暗示自己才是平和的老百姓)

18
忻底波拉,牧師
根據99/10/4的自由時報,發現國中小有7.4%的青少年有同性性行為。同志只佔不到0.01%。2003年同志大遊行開始後,讓很多青少年受到影響,他們貪玩,結果像海洛英會上癮。數據會說話,請重視數據。

19
師大心理系學生
在心理系,雖然老師很開明。但還是有很多老師對同志不了解,甚至暗示同志是因為家庭傷害才變成的。連心理系老師都對同志不夠了解,更何況其他科系、校園?
高中以前對同志不了解,結果自己一直活在恐懼當中。
同志情感並沒有不純潔。
三本太少,應該多一些。

20
性別教育電台主持人
分享兩個案例
1 有宗教背景的老師,在接觸三本手冊後,讓他有不一樣的看法。
2 曾有老師想教性教育,但憂慮家長反對。但他還是教了,許多年後學生告訴他,多虧老師的教導,他還記得在高中時進行安全性行為。
今後會在電台多多談同志教育。

21
王,雙
曾有同性、異性之間的情感。
自己上過課以後,知道性向是可以改變的。

22
楊,老師
反對方雖然很認真看手冊,但全市角度有無。編輯是現場老師,比所謂的課程專家還要專業。

23
心理諮商老師
很多LGBT走進來諮商,是因為被歧視。很多人口中稱尊重,但言行舉止確實其實的。
同志是天生性向,如果有所謂的後天,都在6歲前定性。心理學界已經放棄改變性向的治療,就連心理學家祖師佛洛伊德都不認為改變。若有人聲稱可以改變形象,多是宗教團體的研究。

24
前護理長
一個人的生命經驗不能套用在別人身上,更不能出書。
曾任是無法認同自己的第三行公關。
有人說為何娘娘腔常被欺負,那是因為人類弱肉強食的本性,我們應該幫助弱勢。

25
國文老師
有8年教學經歷。傳統是對性恐懼的,但手冊可幫助我去處理性的問題,而非受制於刻板印象。
建議老師好好研讀。
我們要做到零歧視,因為同志也是人。
家長教育更不能等

26
智偉,熱線
曾幫助許多在徬徨的假性異性戀,他們也曾困惑,但他們也走出來了。如果不知道如何教,應編更多手冊。
建議教育部發函心理學相關組織,證明性向不可改變,以正視聽。
我們也強烈建議同志納入家庭、人權等議題。

27
國中老師
應教導孩子什麼是尊重,我們應該聽孩子的想法,而非制定同志教育的內容。孩子的性向到高中才確定吧。要強調多元性別特質不等於多元情慾

28
大學老師,家長
手冊較少討論尊重、責任,那是不足夠的。
我反對的是內容,而非性平

29
同志
很多人都在否定青少年的經驗。我國小時知道自己是同志,很痛苦,因為沒有支援網路。希望手冊能推行,避免出現像我這樣的孩子。

30
性平協會
在教育現場,國小生已經會帶裸女的圖片,國中已經會在廁所做愛。但課本只提供一夫一妻異性戀的圖像,可是孩子卻是來自多元的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讓主流學生看見多元,也能幫助弱勢。

31
老師
我是異性戀,剛開始其實也很害怕,但接觸後才慢慢了解。我們口稱尊重,可前提是看見真是。教育部推行手冊已經三年。孩子呈現真是,我們才有機會教。
建議修改部分文字。

32
國小老師
也是作者之一。教育現場有更多歧視的字眼,反對人士的擔心其實不存在,我們尊重那些聲稱可以改變性向者,但我們更應該重視同志的處境,並一起改變這樣的環境。神也愛同志。

33
黃,彰師大
當非主流其實不容易,是很孤單的。教育不嫌早,很多人在國中小就發現自己的同性情慾,希望老師能好好研讀。

34
同志
我32歲。我13歲發現自己是同志時,曾經想自殺,因為我以為同志就一定得到愛滋,這迷思一直到我18歲。牧師對同志排斥,讓我很不舒服,可同志基督徒會更加辛苦。感謝手冊的老師與編者。

35
同志
我有一半阿美族的血統。原住民以前也是被歧視,但推行教育以後,歧視的情況變少了。同志教育也是這樣。

36
同光教會
希望2、30年後,這些接受性平教育的孩子可以讓環境更加友善。教材不會影響性向,但可以幫助弱勢。多元不等於亂,而是存在。教會的聯署讓許多同志基督徒感到恐懼。

37
國中輔導老師
《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有提到墮胎,可是墮胎是不合法的,你們知道嗎?《認識同志》有提到青少年的性行為,可那也是不合法的,你們知道嗎?
我感覺手冊的編寫是一種陰謀,第一步是偷偷躲進角落,第二部是變成制定科目,第三步就是要考試。

38
清大物理
公聽會的目的是盡量達到共識,而非各堅持立場。性平教育應該教更多,但目前教材的問題是只有性平專家,可否再結合兒童心理學家的專業

39
師大性平委員會委員
校長說尊重理念應從小教起。
天主教學校因為沒有上性平,曾有學生有一些關於性別的迷惑。
若有教材,小時候就不用被嘲笑。
刻板印象很容易製造偏見。

40

身體自主權的問題
傾向可不改變,但行為可以。

性平法的矛盾:字眼的模糊,令學生搞不清楚性別是什麼,是男女孩是LGBT。

41
青少年權益促進會
青少年本是多元組成。
成人只需要引導,不是壓制。
多數人佔盡了優勢,少數人才會疾呼,難道我們不能給予少數人更多的空間嗎?
反對的人是也可以提供自己的教材啊,反正現在也不是一綱一本的年代了。

42
特教系老師
教育現場是不希望有人因為什麼而被設限,例如新移民、身障等。孩子很好奇,但我們應該正視它。讓我們一起創造友善的校園。

43
小學老師
未來趨勢:在小學5、6年級納入性教育。
多元性別要尊重,應加入權利部分。
老師的工作量太重,所以可能是反對的原因。

44
牧師
看了《性別好好教》,覺得性別不好教。看了《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感覺我們可以這樣那樣教性別?
教材應該發下去,讓家長一起來編修。

45
 喀飛
我們可知道偏見會產生多大的影響?
性平是人權議題,人權議題可否做多數決?
重複聽到偏離事實的指控,這些指控是否適合人權議題?
提議:中、南區公聽會基督徒在現場鼓譟的情況,應納入會議記錄。

46
醫學院
支持各種配套,
教材若修正,同志孩子沒有角色典範。
我們應該以行動式的教學,

47
陳俞容,性別人權協會
若性向是可以改變的,那異性戀也可以治療稱同性戀。我們應該正視痛苦的來源。我們應從小教導孩子身體的自主權。
老師面對多元的實況,而不是教了多元之後世界就會變成多元。
事實:孩子不是一張白紙

48
潘,人本
了解不嫌早,肯定資源手冊,老師必有收穫。有人疑慮倡導非法的問題,他們的疑慮也應納入手冊,讓老師知道這是有爭議的。

49
國中老師
我三個月後要當媽媽了,感謝“真愛”讓我這麼認真去看這些書。這三本手冊可以讓老師更了解,我樂見學生更友善。教育的目的是尊重、支持、與接納。

50
國小老師
教材不過是參考,我們的工作這麼忙,什麼時候我們會完全套用別人的教案?我手上有張發放給國小的CD,如果照真愛的觀點,是更加不適合發放的,因為提到青少年的性行為等。這三本手冊,可否開放讓老師登記索取?


在50位發言人發言後,
羅主委請台上的委員們回應。

趙:69個能力指標只有2個是跟同志有關,大部分還是異性戀的內容。書本其中兩個教案,談情感時其實也有談到異性戀的部分。BDSM的網站,只是給老師了解而已。保險套的部分,其實是要教安全性行為。剛有人說應結合兒童心理學家,我自己就是兒童心理學出身的。另外我要強調,改變性向是違反倫理的。

彭:澄清《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中的迷思,第24頁〈上網找的教材不一定對〉全文引述,提到孩子有身體自主權。76頁關於同性戀天生,那是因為引述之前說過的話。當然我可以修正為“多數同性戀是天生”
墮胎的部分,並非灌輸不合法的知識,原文是一個14歲女生的想像,想像可以合法墮胎。我們可以思考,為何一個女生會有這樣的想像,是不是因為身邊太多這樣的事情了?

蔡:《性別好好教》,並沒有異性戀大遊行,所以不會有這樣的照片。請告訴我非法網站是什麼但我所知道的附錄上多數資源都是台灣發行過的書本、電影。

黃:透過積極溝通,才能發掘問題。

呂:教育不是一言堂,而是訓練會思考的孩子,讓孩子去思考爭議性的議題。若在做對教材有意見,歡迎提供。

潘:價值的邊界很難跨越,但有一點大家可以思考,有誰可以去定義正常還是不正常?有誰可以決定別人可否自在地生活?我們應該納入多元的思考,來塑造孩子的價值觀。


===============

715 性平課綱公聽會(北區)——發言條與部分感想


本來擬好了發言條,
怕說不完就在現場重寫。
現在這份是憑印象打出來的發言條,
因為原本現場的發言條交給主辦單位了。

======

我是湯炳超,元智大學。假設今天的主詞換成基督教、回教、身心障礙者、左撇子、原住民等,為了討論適不適合納入課綱而開公聽會。
為什麼?因為孩子還小、這些不符合常識、會動搖國本,不能用多元的名義逼迫我買單,接受基督教、我要保護我孩子等等。
相信大家會覺得這樣很莫名其妙,因為讓孩子知道上述事項不會讓世界大亂,那是不同的議題。
孩子怎麼看世界,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如果我們基督教什麼的當成嚴重的問題,他們怎麼會學會尊重基督徒?他們又如何與父母交心?
當我們以各種理由反對所謂的同志教育時,其實是在鼓勵仇視!他們看到老師家長把同志視為問題,有樣學樣,他們學到的就是排外、仇視,而且是嘴巴稱尊重同志,但是手上卻拿著刀子傷害同志!這叫口蜜腹劍!請問這是我們要給孩子的教育嗎?
最後感謝教育部的長官將心比心,推動性平教育,以真正的愛消除誤解,去除偏見、尊重多元、尊重專業。謝謝!

===

改成上述的發言條以後,
感覺氣勢就弱了下來,
好在現場其他夥伴的發言都很精彩,
不然就遜色了。



說說今天的經過:
以朋友的說法,今天的北區公聽會有些“詭異”,
因為真愛聯盟沒有像前兩天那樣,
以人海戰術搶到發言席位。
今天發言的35人,再比照前兩天情況增加的15人,
50人中只有4人反對同志教育,
其他都是來自我方夥伴的友善之聲。
雖然現場友善的聲音很多,
但鮮少聽到反對聲音的黃司長反而感到不安。

我和Boss是最早到達現場的兩人,
而且是到了之後再去吃個午餐回來現場,
當時是12.30pm。

今天最虔誠也最可憐的一名牧師,
比我們晚一點點到現場,
一直想早點登記發言。
但工作人員因為要準備,
所以沒讓她先登記,
堅持要等1.20pm才開始。
她只好坐一邊,緊張地背稿。

時間快到,來自熱線的夥伴就浩浩蕩盪地抵達現場,
幾乎佔滿了前35名的發言順序。
牧師不死心,一直強調她最早到,
可是因為她沒有排在隊伍裡頭,
被我們的夥伴喝止了。
“教會就了不起嗎?”“看電影也要先排隊!”

看到這麼多夥伴到現場,
我們幾個(我,查理,Boss,Elliot)的心稍微定了些。
還有一個迪迪,似乎是一個人到現場,
沒有朋友,所以跟著我們的後頭。

剛開始是黃司長發言與報告業務,
跟中、南區夥伴看到的一樣,
他就只是在消毒。
雖然他在一定程度上是支持同志,
但似乎不想惹麻煩上身。
也許中區的真愛向他投訴了吧,
認為他偏袒同志。

第一位發言人好像自稱為前兩性平等的委員,
她認為推行教材前應評估社會影響,
而且需要邀請法律、心理、醫學等各領域專家審評。
她再提另一點,
在推行這課綱以前應先做5年的實驗教育。
她是第一個發言,也是第一個表態反對者。

接下來都是我方的聲音,
從老師、家長、同志、異男等角度出發,
支持多元性別的教育。
大哥碦飛在發言時加上一聲怒吼:“你們聽見了嗎?”
似乎是想把聲音灌進反對派的耳朵裡。
阿哲也全身顫抖,
“感謝”真愛聯盟讓他至今憶起當年的恐懼。
一些夥伴以同志的角度出發,
我甚至看到幾位同志顫抖著手,
發表自己的意見。
我為他們心疼,也想給他們再一次鼓勵的雙手。

值得一提的是,
有位夥伴以人才培育的角度談教育的多元,
他認為現行的教育讓學生學不到東西,
缺乏創意、缺乏多元的思考能力。
站在商人的角度,他贊成同志教育,
讓學生看見多元。

有一位母親,也是老師,
她帶著兒子來參與公聽會表態支持。
兒子也在母親之後跟著發言,
短短幾句,
表達了支持的立場。

上半場總共有30人發言,
下半場從31開始,第42位正是前述的牧師。
(很佩服她能臉皮厚地端坐到現在)
她述說的不外乎是宗教上的理論,
一夫一妻,同志亡國之類的,
這些言論不脫前兩天中、南區的內容。
聽說,她有出席前頭的場次。
公聽會還沒結束,她就溜走了。
查理帶著本來要交給齊先生的抗議書,
追上去遞給她,但她不接受。
在工作人員阻止下,查理只好回座。

之後一直到48位,一面倒都是友善的聲音。
49、50號從缺。

黃司長看到這樣的情況,
不同於南區的贊成與反對穿插期間,
也不同於中區的前揚後貶。
這個場次,幾乎都是同志支持者。
他感到不安,
於是再度徵求反對者的意見。

一位先生,
他提出法律的問題,“於法何據”。
因為沒注意聽,所以憑印象寫出。
他提到另一個問題,就是比例原則。
似乎這樣的性平教育不符合同性戀的人數比例。

另一名反對的女士,
則提出兩個她見證的案例,
都是從異轉同的一男一女。
她認為同志就是像憂鬱症一樣,不應被視為正常,
是可以被醫療的。
她認為若教育部一意孤行,
不排除會訴諸輿論,進到檢察院彈劾教育部。

在這兩位反對人士中間,
還有一位“反對人士”,
不過他強調的是在教育部發放的公聽會資料,
對於性取向的定義有幾個,彼此相互衝突。
他認為文字上的不夠清楚、細膩,
是造成兩方對立的原因。
雖然他自稱反對人士,
但我不這麼認為。

除了這“半個”反對人士,
有兩位教師(包括教師會長)也提出他們的隱憂,
因為他們沒有“工具”去了解這些這些性向的問題。
而打來向他們投訴的,多數是一般家長,
大家都對同志教育感到憂心。
他們不算是完全反對,
但教師的隱憂,
也許是性別團體應努力的方向。
如果他們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
可能難以應付家長。


雖然今天的公聽會可算勝利,
但星期一呢?東區的戰況如何?
接下來4場的公聽會,
恐怕更加耗費心力。
畢竟國教司的公聽會,
基本上只要表態即可。
可訓委會接下來4場的公聽會,
主要是專注在三本所謂的“教材”,
所以我很好奇大家會用什麼策略來應付接下來的場次?
畢竟對於教師資源手冊,
恐怕友善的聲音也會不一致,
對需要修改的地方可能也有不同的看法。

另一個問題是,
經歷今天的狀況,
我想真愛聯盟可能會發動人海戰術,
搶完發言機會。
今後也許大家要拼得更早?

即便是這8場公聽會下來,
我們得到勝利。
但依據反對者的意見,
他們應該會採取法律行動,
控告教育部。

綿延的戰線,哪裡才是盡頭?

從黃潮到彩虹——我為什麼支持淨選盟


黃潮未合流,貪官已破膽。這幾天馬來西亞瀰漫著對“非法集會”的恐懼,從首相到警察,都在防備著一股“反動”的力量。他們動用媒體,動用警方,動用旗下的極端組織,企圖防止這股力量的集結。為了保護自己,那一群豺狼定調那是非法的集會,想將這一群人從街頭趕進體育館,卻又從體育館裡頭把他們丟出來,甚至拒絕他們入城。這裡的他們也就是我們,今日機會的主角——淨選盟與一群期待馬來西亞變得更好的老百姓,黃色是我們的主題色。

貪官恐懼這股黃潮我不會出奇,但在他們的渲染下,使得一般老百姓也害怕了。他們憂心忡忡,擔心遊行破壞國家安寧,造成經濟問題,也在害怕自己被暴力對待,更深層的恐懼是來自513的陰影。遊行在國人的眼中,幾乎是暴亂的同義詞。這現象值得思考,為何遊行在我們國人的心中是負面的形象?提起遊行抗議,我們總是容易聯想513,總是想到別國的暴動。但是遊行也是可以很歡樂、很和平,在臺灣這些年,我就常參與台北的同志大遊行,親眼見證遊行帶來的商機。在遊行的路上,警方與義工努力持秩序以利參與者走完全程。旁觀的路人,餐廳裡的顧客向我們微笑揮手,遊行隊伍中的我們也揮起彩虹旗回應。我不否認遊行有可能擦槍走火,但我相信遊行有更多的可能,就像台北的同志遊行,打破了我對遊行的迷思。

可為什麼老百姓都相信官方的那一套說辭?為何他們寧可相信協商,也不願人民走上街頭為自己爭取權利?他們在害怕什麼?我想,官方恐嚇式的宣傳、動用軍警明示禁令等是導致他們恐懼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因素,恐怕是來自不了解。遊行是基本人權,也是我們發聲的方式,走上街頭不過是讓更多人看到我們的訴求,也是藉此呼籲有關方面正視我們的看法。如果私底下的協商與溝通有效,為何我們要浪費我們的力氣,浪費我們的時間去遊行?但一般人對遊行近乎無知,對遊行的印象還停留在過去的513,所以也就相信了官方的說法。

無知很可怕,它蒙蔽了老百姓的眼睛,讓大家看不到豺狼當道。它也讓老百姓產生了恐懼,不敢動起改革的念頭,更不敢理直氣壯地爭取自己的人權。無知也讓很多人對一些事物產生刻板印象,甚至產生偏見。這幾年我一直關注同志運動,常發現一些因為無知而產生的恐懼與成見,例如有些同志擔心自己必然得愛滋,一般市民不敢接觸愛滋感染者因為怕被傳染,一些師長憂心忡忡擔心孩子接受同志教育就會變同志,最後導致世界滅亡。無知很可怕,它把我們擋在知識的門外,也阻擋了進步。要破除迷思,我們就得行動,用自己的力量推動知識。

身為一名同志,我也希望在馬來西亞能推動同志運動,破除迷思與恐懼,創造多元性別的家園。然而國民對性別議題的不了解,以及國家機器對同志的排斥,是同志運動的最大阻力。如果國陣不被推翻,他們必然持續把持著媒體,以惡法阻礙同志運動。要讓國家有新的希望,我們就必須給其他政黨一個機會管理國家。在其他政黨上位以前,我們需要一個合理的選舉機制,讓各政黨能公平競爭。有了乾淨的選舉,才會有競爭的意義,才能破除霸權。所以我選擇走上街頭,和大家合成一股黃潮,希望今天的行動能展開新的未來,更希望在自己的國土上揚起彩虹旗。

窗外鳥語,天色漸亮,重要的一天即將開始。各位朋友,讓我們一起書寫歷史吧!



筆於709的清晨
(改寫自鄙文〈恐懼源於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