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4日 星期日

20121204 在元智的彩虹遊行

 10年前的這一天,帶著彩虹旗遊走校園。那ㄧ年是學務處諮就組的同仁要辦理多元性別活動,所以就找了我來幫忙。此時性別基地社還沒成立,我是用性/別元素讀書會的名義參與籌備的。我們在12月舉辦了四場電影欣賞,也邀請了校內外的同運夥伴來導讀分享,像是蔡春美老師、商學院高如玉小姐、伴侶盟簡至潔小姐、YZU Rainbow。我們觀賞的影片有《為巴比祈禱》、《自由大道》、《得閒炒飯》,還有YZU Rainbow在參與圓夢計劃後所拍攝的影片。
為了替彩虹電影節造勢,我們在校內發起遊行,諮就組動員旗下的輔導義工一起參與,揚起彩虹旗浩浩蕩盪地在校園走一圈。遊行那天有校友回來支持,也有幾位相熟的學務處職員參與其中,隊伍中也有未現身的同志學生。遊行路線是從學生宿舍區出發,經過紅磚道,走到五館圖書館前。
遊行結束後,聽聞七館有教授打電話到學務處「關心」這場遊行。不過我也無法追問是誰,沒關係。後來我也找了一群夥伴成立了性別基地社,希望能為同志朋友做些什麼。
我已經很久沒回去元智了,以前創辦的社團也不在了,倒是聽說學生會去年響應第19屆台灣同志遊行,在校園設置彩虹地景。可惜疫情期間,無法隨意回校拍照打卡。看著校園在不同時期的演變,感覺很好。

2022年11月18日 星期五

寫在GE15投票日的前一天




  第15屆馬來西亞選舉,申請登記為海外選民的選票有接近50,000張。其中在台灣的志工就回收了1800張選票,此時此刻已經有1000張成功送回馬來西亞,交由機場志工協助分發,有500張正在飛往吉隆坡,還有360張將在早上登機。

  自登記選民以來,我經歷了4次選舉。

  2008年第12屆選舉,那時候還不知道什麼是郵寄選票。投票當日一直看著網路媒體的報導。那一年在野黨首次拿下5個州屬的政權,史稱308政治海嘯。我想,這樣的成績對於鼓舞民眾關心選舉還是有效的。

  2013年第13屆選舉,經歷了第二、第三次的Bersih(乾淨選舉)集會,還有大大小小的社運,民眾已經對於執政聯盟有很大的不滿。由於投票日是5月5日,由在野黨喊出的「五月五,換政府」掛在許多人的嘴邊。
  那一次的選舉,也是選委會開放讓更多人申請郵寄選票,我還記得那時候要下載表單,簽名掃描再寄mail回傳。國會解散當日也是郵寄選票申請截止日,選委會的官網大塞車,很多人無法下載空白表單。幸虧我們幾個志工已事先上傳到雲端,提供網路下載點。
  那次的郵寄選票制度跟這次不太一樣。選委會是將郵寄選票寄到馬來西亞駐外使館,設定海外投票日。2013年的4月28日,我們幾個志工一早在馬來西亞駐台辦事處集合,協助前來投票的選民,確認身份證件有帶,解說投票程序。台中、高雄也有學生包遊覽車抵達台北投票。除了志工,我們也聯絡了馬來西亞的幾個在野黨,由他們任命我們為選舉觀察員(Pemerhati),留意選票當日的各種大小事件。我們沒有干涉實權,只能將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回傳給政黨。
  第13屆選舉結果,執政聯盟仍然在位,但他們獲得的票數並沒有超過一半,只是藉由選區人數的差異,仍然掌控多數議席。選舉後的馬來西亞人垂頭喪氣,甚至舉辦抗議集會,抗議選舉不公。

  2018年第14屆選舉,經過了嘉年華式的第四、第五次Bersih集會,人民已經對在任首相大表不滿,反風熾熱。這一次的選舉,選委會也特別選擇了週三,大家都認為這是試圖降低投票率。這一年我已經出來工作,所以除了可以自行購買飛機票回國,自己也掏了腰包贊助一名學弟去買飛機票。那一次的郵寄選票已經跟上一屆不太一樣,選委會是直接寄到海外選民家中(或辦公室)。但因為我是自己回國,所以不太清楚郵寄選票怎麼運作。
  這一年,在野聯盟成功執政。同年9月,一部名為《Rise Ini Kalilah》(中譯:《投向未來》),有各種族的演員演出,讓觀眾再次回味選舉點滴。這場成績引起許多國際媒體的關注,因為那是我們首次推翻執政聯盟,用選票選擇我們的政府。這部影片也可以在Netflix欣賞。
  選舉之後,我自己也在工作地點——桃緣彩虹居所,安排一場分享會,除了介紹馬來西亞政壇演變,也分享了同志議題在馬來西亞的處境。對我來說,改朝換代並不代表同志的處境會更好。除了在競選宣言有說明捍衛多元性別人權的PSM(Parti Sosialis Malaysia, 社會主義黨),其他大家熟知的政黨並沒有同志友善的政策,甚至有的政黨是侵犯LGBT人權的。

  2022年的第15屆選舉,這數年來的政壇變化更大。雙方陣營都有人退出,另組新黨,政治版圖與前幾年非常不一樣。今年我選擇了郵寄選票,因為時間接近年底,工作跟活動變得比較多,實在難以抽身。
  除了申請郵寄選票,我也參與了志工。前兩屆我認識的老戰友們要不回國,要不隱退。這一次的志工對我來數幾乎都是生面孔。不過看著熱情洋溢的大學生們討論如何安排選票串聯、如何設計交接表單,我這老uncle在旁邊看著也不禁熱血沸騰。
  郵寄選票制度中,選委會有要求選民回寄選票時,也要附上有見證人簽名的表單。換句話說,投票不是你一個人的事而已。你要找到一個年滿18歲的馬來西亞公民,在這張表單上簽名、寫上身份證字號還有地址。對於學生來說還好,很多學生可以找到同學來擔任見證人。可是仍有許多人無法找到見證人,可能是孤身在台打拼的工作人士,也有可能是校內很少同鄉的學生,又或者各式各樣的原因無法就近找到另一位公民擔任見證人。此時,在全台各地駐點的志工便是大家信任的對象。
  我覺得這點很有趣,畢竟素昧平生,一般人不一定願意在陌生人的文件上留下這麼多個資。可是基於馬來西亞人對於選舉的熱誠,一票也不能少的精神,我們是這麼地相信彼此。我在駐點的時候,備著馬來西亞的護照及身份證,可是前來請我幫忙簽見證人的馬來西亞選民,沒有一個人要求我出示身份證明文件。也許夾雜華語馬來語及英語的對話,是我們馬來西亞人在異鄉生活的雷達,是辨識彼此身份的「證件」。

  這一次的選舉,還是有值得我們思考改進的地方。直至現在,仍有馬來西亞人詢問「如何申請選票?」、「馬來西亞怎麼了?選舉?」馬來西亞選舉及郵寄選票的資訊仍然沒有傳達給每一位選民。如何讓選民知道自己的權益,以及知道最新消息,是我們下一步要做的事。當然,整理這一次郵寄選票制度的各種缺失,也是政黨及NGO要持續追踪並施壓的。期待下一次的選舉,我們可以有更長的競選期,可以讓選委會好好處理郵寄選票、可以讓我們來得及收到並回寄選票、可以讓國內外選民好好認識自己選區的候選人、我們不必再看著選票發楞:「候選人我一個也不認識」。

  11月19日,郵寄選票會由志工送至各選區的選委會辦公室。我已經在選票上畫X了,投票日這天就輪到家鄉的各位親友了。馬來西亞,加油。

#VoteForMalaysia
#jomundiGE15

2022年10月30日 星期日

第20屆臺灣同志遊行 「無・限・性−−解構框架,性/別無限 An Unlimited Future」

 「什麼?你昨晚去群P趴,今天爬不起來參加遊行?」
謝謝東霖拍下的照片,旁白是我亂加的。

  今年再次以 Mamak檔—大馬旅台同志會 的名義走上街頭。

  在彩虹飛揚的遊行隊伍中,馬來西亞的輝煌條紋出現在這裡也許是一種突兀的感覺。但這面國旗彷彿是大海中的定神柱,召喚一起走在遊行隊伍中的馬來西亞人。

  原本我在臉書找了好些馬來西亞的朋友一起走,在路上也遇到幾位同鄉前來打招呼,或者加入行列一起走。我們的隊伍沒有變得比較龐大,因為有些朋友只走一程,有些需要趕著下一個行程,也有的是半途加入。

  就像是馬來西亞的同志運動一樣,有的人一直都在,有的人比較晚加入,有的人提前離隊。沒關係,因為在性別平權的路很遙遠,你一步我一步,累積起來還是成就一段旅程。

  遊行之前,我做好了手舉牌。出發前,我把手舉牌讓大家一起拿著,也說明了各個牌子所代表的意義。

手舉牌1:Mamak檔—大馬旅台同志會 粉專
說明:是為了方便大家持續追踪我們團體訊息。

手舉牌2:跨國同婚,未竟之事(中文)
說明:身邊認識不少台馬跨國同性伴侶,如果跟異性結婚當然問題不會那麼多。可是他們是同性伴侶,承受著性別與國族的歧視。其實,跨國同性伴侶需要的就是實質保障,讓雙方可以在台灣安穩生活。

手舉牌3:LGBT adalah Pengundi(馬來文)
說明:意思是「LGBT是選民」。馬來西亞即將迎來第15屆大選,在上一屆大選LGBT成了攻擊政敵的武器。我想提醒大家,有很多大馬公民是LGBT,也是選民。期許我們的身份不再是攻擊政敵的手段,期許有更多政治人物看見LGBT選民,為LGBT發聲。

手舉牌4:Queer Wihout Fear(英文)
說明:意思是「酷兒無懼」。馬來西亞其實也曾經舉辦彩虹文化節的活動,名字為「Seksualiti Merdeka」,意思是「性向自主」。2011年,第四屆「性向自主」活動主辦單位邀請人權律師Ambiga為開幕嘉賓,當年她所帶領的淨選盟集會2.0 成功號召五萬人走上街頭抗議選舉制度,引起當局忌憚。活動消息傳出後,執政黨及相關保守團體攻擊淨選盟、污衊「性向自主」活動。因此「性向自主」被迫停辦,而那一屆的主題正是「酷兒無懼」。

手舉牌5:V r Malaysian(英文)
說明:10年前,馬來西亞教育部推行一本手冊,教導大家如何辨認出男女同志,以試圖「防治」。其中對於男同志的一個指認標準就是男同志愛穿V領服飾,這本指南貽笑大方。也有店家舉辦活動,邀請大家穿上V領服裝享優惠。那幾年的同志遊行,我也以V r Malaysian的名字走進隊伍。面對荒謬的社會,幽默以對是LGBT社群的手段。

手舉牌6:Sing it for the People Like Us(英文)
說明:以前在馬來西亞,為了避免旁人指認。許多同志朋友會以「P.L.U」(People Like Us的縮寫)稱呼同志,意即「像我們這樣的人」。台灣以前同志所說的「同學」也是有類似的效果。社會其實慢慢在轉變,也許還不夠,但我們還是要驕傲向前行,為性別平權高歌。

  下一年的遊行,期待更多馬來西亞朋友一起走。如果有機會,我也要參與馬來西亞的性別平權活動。

2022年10月29日
第20屆臺灣同志遊行
「無・限・性−−解構框架,性/別無限 An Unlimited Future」

#無限性 #為改變而走 #AnUnlimitedFuture #WalkWithPride #臺灣同志遊行 #臺灣彩虹公民行動協會 #臺灣同志驕傲月 #我的無限性 #LGBTplus #TaiwanLGBTplusPride #TaiwanPrideMonth

2022年10月28日 星期五

第20屆台灣同志遊行,第16次的參與。

  還記得初次參與遊行的那份悸動,在忠孝東路上舉著主辦單位發放的六色DM,與現場參與遊行的民眾拼出彩虹地景。此後的每一年我都有參與,參與的身份從元智大學性/別元素讀書會、小YG行動聯盟、馬來西亞隊伍、元智大學性別基地社、桃緣彩虹居所,一直到這幾年成立的 Mamak檔——大馬旅台同志會。 

  近十年來,我都一直帶著馬來西亞的國旗參與台灣同志遊行,也常常在臉書開活動頁面找大家一起來玩。過去數次常常帶著有點大的手舉牌,手舉牌上的標語是我們列印下來後一個字一個字裁剪拼貼而成。今年我嫌手舉牌有點大,所以就讓它們退役,取而代之的是較為嬌小的珍珠板,以及簡單文字與圖案設計。

  十五年過去,同志處境的改變大家有目共睹。在台灣,同性伴侶已經可以結婚了;遊行一年比一年盛大,共襄盛舉的企業越來越多,公開出櫃的政治人物與藝人也是一個接一個。當然,同志社群內部也有許多議題慢慢浮上檯面,例如跨性別的生活處境、愛滋感染者的友善醫療等。

  在同婚部分,也幸虧伴侶盟、同家會、彩虹大平台、熱線等各個團體組織,持續追踪未竟之事,像是共同收養、跨國同婚。我身邊有好多在台灣生活的馬來西亞朋友,與另一半渴求婚姻。2019年施行的同婚專法,許多來自同婚未合法國家的同志朋友,就無法因此跟台灣伴侶成婚。如果雙方都在台灣生活那還好,可是也有一些朋友卻是遠距離戀情,用昂貴的飛機票維繫彼此。

  我常常遇到很多人都說同婚不合法那就跟對方國家爭取,不要造成台灣的國安危機。聽到這些言論,我都很難過。很多時候我是看不到反對者設身處地,去思考提出訴求者的需求與困境。許多跨國同性伴侶需要的是在台灣好好生活,所以訴求對象自然是台灣官方。如果雙雙選擇在別國生活,訴求的對象也會是當地政府。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情形,政治、社運、風土民情大不相同,同運團體的主要訴求與營運狀況也是差異甚大,我們無法用「去跟自己國家爭取同婚」的說辭就能處理跨國同性伴侶的需求。

  在馬來西亞,同志運動要優先處理的可能不是同性婚姻,而是刑法377A、伊斯蘭法對於LGBT社群的壓迫。各州的伊斯蘭法也不是鐵板一塊,每個州屬的法條都會有些微的差異。在過去數十年,馬來西亞的同志團體當然也努力為社群撐出一點點的空間。比起十五年前,我覺得馬來西亞還是有一點一點地進步,我們無法一日千里,但終究還是累計了一點點的成果。離開台灣前的我,從來不曾想像過馬來西亞也有自己的多元性別活動、也不認識東南亞同志運動會、更不曾想過自己可以用一張選票換了三任首相(苦笑)。

  過去馬來西亞總是只有國陣獨大,但是從2008年的選舉開始,我們看見了社運的力量、政權有機會轉變。當然我們也看到保守政黨在選戰中攻擊LGBT社群,以爭取選民支持。這幾年保守團體推行的教育營,試圖糾正LGBT穆斯林的「歪風」。在即將來臨的馬來西亞第十五屆選舉,LGBT會更加辛苦?還是會有什麼不一樣?我們有可能看到公開出櫃的民意代表嗎?我們可以有更多的同志影視作品在馬來西亞上映嗎?我們可以在馬來西亞揚起彩虹旗嗎?

  也許馬來西亞在五年,十年內未必有更好的光景,但我保持樂觀。回顧過去十五年,我看見了台灣及馬來西亞的改變,有好也有壞,有大的改變也有小的改變,至少不是一成不變。

  明天我會走上街頭,與大家參與同志遊行,我也邀請你一起參與,一起做一點點地改變。

2022年10月23日 星期日

參與彩虹地圖導覽活動

 我還蠻喜歡聽故事的,看戲就是享受編導與演員說故事,我也享受那些從歷史長廊走來,述說他們經歷過的真人真事。
以前在馬來西亞,就有幸聽過莫泰熙先生說華文教育的故事,了解前人辛苦的經歷。今天來到二二八公園,聽喀飛說同志故事。
在來到台灣以前,我已經從《揚起彩虹旗》一書讀了同運前輩們的故事,來到台灣以後也從同運現場、同志相關活動及課程、多本同志生命故事的書籍,接觸過一個又一個震撼人心的故事,那些也是用血用淚、用精液用經期刻下的事蹟。
前幾年參與過島內散步的活動,那一次主題是婚姻平權相關,所以我們主要地點是從凱道至立法院。
今年島內散步與臺北市性別平等辦公室合作,推出「導覽│彩虹足跡.台北同志歷史空」活動,由同志運動工作者喀飛帶隊導覽。
我們從二二八公園出發,經過凱道、常德街、AG健身房遺址、BON女同志酒吧遺址、西門六號彩虹,最後是紅樓南廣場為終點。
有些空間至今仍有同志出沒,像是紅樓、二二八公園,這些地點大家不會陌生。也有些空間因為外在環境的變更,於是不再經營或者同志不再出現,像是AG健身房、BON女同志酒吧。
今天最大的收獲,是閱讀這些空間經歷的歷史。像是舊稱新公園的二二八公園,經歷了日治、民國,發生的事不只是史書所記載的大事,也有著同志社群的記憶。從《孽子》的連載算起,男同志在新公園出沒的時代可以回推至五六零年代,搞不好還可以回溯至日治時期。
那些我沒經歷過的大風大雨,喀飛簡要地說明來龍去脈,如果要認識更多,可以翻閱其作品《台灣同運三十》。
來到紅樓,已是較為近期的事。1980年的「紅樓戲院」是台灣最早的同志戲院,2000年的火災改變了這裡的生態。此後一直荒廢的西門紅樓,在「小熊村」進駐後,發展成了今天熱鬧的紅樓南廣場,是台北著名的同志地標。
在活動的終點站,喀飛在敘述紅樓歷史時,南廣場正好傳出歡呼聲,迎接「亞洲彩虹騎行」活動的騎士,紅樓南廣場也是他們活動的終點。
我很幸運,能有前輩分享生命故事。如果有機會,也想聽聽台灣不同城市、或者不同國家的同志故事。我也希望有機會,可以分享像我們這樣的人(People Like Us)的故事。

2022年10月22日 星期六

這是在同一天發生的事。

 
有個世界大國的前任男性領袖,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閉幕式「被」離席。坐在一旁的現任男性領袖,只有微微笑著。就算是不了解政治的平民,大概也讀得出前任領袖的心不甘情不願,深諳宮鬥的名嘴馬上分析現有的政治局勢。
有個小小的國家舉辦頒獎典禮,其中述說女同志故事的影集獲得三個獎項。得獎的女演員與女編劇,為酷兒發聲,也讓自己現身,她們的得獎感言就像片名那樣芬芳。
身為一個旅居小國家的外籍男同志,以前可能會嚮往大國,但我很慶幸我正在這塊土地上嗅著花香。

📺 第57戲劇金鐘獎 📺
🏳️‍🌈 迷你劇集/電視電影 女主角獎:林辰唏《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
👩‍❤️‍💋‍👩 得獎感言(摘錄):「這個獎我也想獻給世界上所有的酷兒,我祝福你們,可以拿掉標籤,然後你可以自由喜悅地做你自己。」
🏳️‍🌈 迷你劇集/電視電影 編劇獎:鄧依涵《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
👩‍❤️‍💋‍👩 得獎感言(摘錄):「我也想感謝我愛過還有給過我愛的女孩們,因為有妳們陪我一起成長,所以才會有《花香》。如果我不是一個會喜歡女生的人,我今天也不會拿到這座金鐘獎。所以我希望我最親愛的爸媽,對我的驕傲是沒有遺憾的。祝福每一個真心、勇敢的人。謝謝大家。」
🏳️‍🌈 迷你劇集/電視電影 女配角獎:程予希《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

2022年10月13日 星期四

同志遊行20週年回顧展

 2007年10月13日,第一次參加同志遊行,原來已經15年過去了。那時候的台灣同志遊行,還沒把活動日期訂在10月底,所以早期的遊行從9月底到11月初都有。
今年是同志遊行舉辦第二十年,在松山文創園區舉辦回顧展。展區內整理了過去每一屆的特色、在同志社群內引起的紛爭、遊行的一些標語、不同身份的同志現身、還有我最喜歡的這一區:布條上都是有報名參與的每一個團體。
第一次參與的同志遊行,那一年的主題是「彩虹有夠力」,也是第一次有彩虹大使、第一次用六種顏色分隊。我跟朋友平平,跟著超超、小易的隊伍一起走,他們倡議的是軍中有同志。
此後每一年的台北同志遊行,我都參與過,甚至參與其他縣市的同志活動。而台北的遊行,通常都有報名,甚至因為身份重疊,有時候還會跨好幾個顏色的隊伍。看著布條上的團體名稱,我一個一個整理出來自己報名且參與過的團體,除了中間幾年主辦單位找不到資料以外,其他的應該都列在下面清單了。

2007年 跟超超、小易他們一起走
2008年 [橙色大隊]支持愛滋聯盟(這一年馬來西亞也有團體前來參加)
2009年(待確認)
2010年 跟著中央酷兒文化與女性研究社 一起走
2011年
[橙色大隊] 元智大學 性/別元素讀書會
[橙色大隊] 大馬關心同志團體
[橙色大隊] 小YG行動聯盟
(2011年綠色大隊好像也有馬來西亞團,但不是我主責)
2012年
[黃色大隊] V R Malaysian
[橙色大隊] Yzu Rainbow
[紅色大隊] 小YG行動聯盟
2013年
[藍色大隊] V R Malaysian
[藍色大隊] Yzu Rainbow
2014年
[藍色大隊] V R Malaysian
[藍色大隊] 元智大學性別基地社
[藍色大隊] 小YG行動聯盟
2015年
[綠色大隊] 桃緣彩虹居所
2016年
[橙色大隊] V R Malaysian
[橙色大隊] 桃緣彩虹居所✕洄瀾居所✕中華身心健康促進暨研究協會
2017年
[黃色大隊] PLU(People like Us)
[黑色大隊] 桃緣彩虹居所✕洄瀾居所✕中華身心健康促進暨研究協會
2018年
[橙色大隊] 中華身心健康促進暨研究協會✕桃緣彩虹居所
2019年
[黃色大隊] Orang Macam Kita(People Like Us)
2020年
[紅色大隊] Mamak檔-大馬旅台同志團體 (一起報名的有大馬青年)

今年依舊會參加,以 Mamak檔—大馬旅台同志會 的名義,在彩虹隊伍中再度揚起輝煌條紋(Jalur Gemilang),歡迎大家一起來玩。

2022年10月1日 星期六

2012年的LGBT辨識指南

 十年前,馬來西亞保守教育團體推出的辨識LGBT指南,羅列了一些辨識男女同志的方式。而那些方式是建立在不知道哪來的刻板印象,引起網友的嘲弄。於是在10月1日這一天,舉辦全國V領日,邀請大家穿上V領服飾表達抗議。當天不少人,不分男女異同都響應了這項活動。
我那時候也穿了一件V領上衣響應,十年後的今天選了一件深V外套,雖然擠不出事業線,但還是要紀念這荒謬的一日。

當年辨識LGBT指南是怎麼辨識男女同志的呢?
男同志特徵
(一) 喜歡健身,同時喜好穿V領、無袖的衣服,以展現身體的肌肉線條
(二) 偏愛緊身衣及亮色系衣服
(三) 對男性有好感
(四) 出門時喜歡攜帶宛如女生常用的大包包

女同志特徵
(一) 會被女性吸引
(二) 除了和女伴外,對其他女性保持距離
(三) 喜歡和女性一起出門、吃飯等等,喜歡在女性陪同下,一起睡覺
(四) 對男性完全沒有感覺

2012年的報導
《星洲日報》:「『全國V領日』港跨海力挺·逾200人上載V領大頭照」
shorturl.at/ghM19

「全國V領日」活動頁面
https://fb.me/e/3BGhOPEK

2022年9月30日 星期五

漢士三十邁向萬年



漢士三溫暖即將遷址,同志諮詢熱線舉辦了三溫暖導覽活動,簡介三溫暖空間設置及男同志情慾歷史。
我到過台灣、馬來西亞多家三溫暖/桑拿,之前也定期到三溫暖執行過愛滋篩檢的業務,對這類場所及其情慾文化不會陌生。參加本次活動最大的目的就是想看看某些空間的真正樣貌,畢竟以消費者的角度,不太有機會看清楚每個角落(特別是暗房)的樣子。
在漢士舊址結束營業以前,我也去了一次,好好看看每個空間。今天再次到訪仍有收獲,我發現原來蒸氣室角落另有空間,暗房之中也有上鋪等等。
在眾多三溫暖之中,漢士可能不是最多人知道的,像是我馬來西亞朋友到來,常提到的台北三溫暖是Aniki 、彩虹等等。但位在西門紅樓附近,會有很多客人捧場。根據漢士熟客巧克力大哥的分享,同志遊行前後三天,漢士就有多達七百名客人同時到訪。能在這裡經營三十年,實屬不易。
在同志歷史上,漢士三溫暖也跟一些影視或文字作品有密切關係。例如蔡明亮《河流》,據巧克力大哥的說法,便是在此拍攝(按:感謝逸仔糾正,《河流》三溫暖實際拍攝場景是已歇業的今統)。已故陳俊志導演的《無偶之家・往事之城》紀錄了20年前漢士三溫暖的故事。同志諮詢熱線的《彩虹熟年巴士》一書,也是老闆漢士阿嬤居中牽線,找來多位老年男同志受訪。每年除夕夜,漢士阿嬤邀請孤身在台北的男同志到漢士來吃年夜飯,成了台北城裡溫暖的角落。如果拍攝gay 版的《台北女子圖鑑》,漢士阿嬤的戲份可能十集也不夠。
漢士三溫暖即將在新址營業,在萬年大樓八樓。有空會再去捧場。

2022年9月5日 星期一

彩虹環島十年

 十年前的 臺灣同志遊行 Taiwan LGBT Pride,主題是「革命婚姻──婚姻平權,伴侶多元」。那一年伴侶盟起草的「多元成家」草案已發動聯署,草案中期許LGBT社群有著不一樣的選擇,可以結婚、可以結為伴侶,家人的定義也可以有所突破。此外,這一年的彩虹大使也很特別,有別於過往邀請藝人擔任,這一屆選了三位剛離開人世,可是對同志運動有著重大意義與影響的戰友,分別是江嘉雯、劉敬弘和大炳(余炳賢)。
這一屆的主辦單位還有一個特別的企劃,就是彩虹環島活動。8月18日開始在高雄起跑,一棒接一棒,大家帶著「革命婚姻」的彩虹旗穿越各縣市,由在地的團體或朋友,走到在地人熟識的地點,讓彩虹旗飄揚。
當時的桃園縣(桃園於2015年才升格為直轄市)負責單位是中央大學的 中央酷兒文化研究社 ,經過的地點有桃園戶政事務所、中壢車站附近的光南、位於內壢的元智大學等。
當時元智仍未有性別社團,只有我們幾個研究生組成的「性/別元素讀書會」,還有參與圓夢計劃的大學生團隊「YZU Rainbow」。很榮幸受到中央酷兒社的邀請,參與到彩虹環島的一環。來到元智大學的那天是9月5日,剛好是開學前的英語營。我們幾個元智大學的同學約好時間,與中央酷兒社的同學會合,在校內簡單地繞了一圈。身為馬來西亞在台同志,我當然也不忘記拿出自己的國旗與彩虹旗合影。
我覺得這個活動是非常有意義的,很多時候同志常常要到大城市才能做自己。可是那幾年台灣同志朋友也有思考,如何讓更多人看見同志、認識同志,在各個縣市撒下種子,讓同志朋友也能在家鄉做自己。所以高雄、台中、花蓮也在那幾年開始舉辦在地的同志遊行,其他縣市也在之後的幾年陸續跟進,直至2020年,全台有十個縣市舉辦了在地的彩虹活動或遊行,包括台北、桃園、苗栗、台中、雲林、台南、高雄、宜蘭、花蓮、台東。而舉辦最久的台灣同志遊行,在2020年也有超過十三萬人參與。
今天台灣的同志處境當然比十年前好很多,但也還是有很多議題仍需要關注。彩虹旗仍繼續飄揚。

2022年6月28日 星期二

「彩虹平權島」拼圖

 終於拼完「彩虹平權島」了。
這些日子,除了玩樂高我也在拼圖。比起樂高立體的建築或載具,拼出完整的平面圖案更是耗時。自開始到完成,前前後後花了差不多20個小時才完成,再跟大平台申請補件,買了錶框才有照片中的樣子。
拼圖的時候島上部分比較容易,從顏色及圖案猜測方位即可;反而海洋部分比較頭痛,很多時候要一直對照圖示,從線條、藍色深淺、拼圖片的方向,推敲出合適的位置。
「彩虹平權島」同婚紀念拼圖是今年彩虹平權大平台,因應同婚三週年而推出的彩虹商品。這款拼圖片數一共1000片,尺寸是75cm×50cm,內含摺頁海報及收納束口袋。我那時候是透過瑯嬛書屋預購,只需要990元。
這塊拼圖跳出了婚姻平權運動中的重要事蹟與故事,像是2018年的公投「兩好三壞」、每年10月舉辦的台灣同志遊行、1210在總統府前的人權音樂會、孽子聚集地:二二八公園、西門捷運站六號出口的彩虹斑馬線及西門紅樓、在立法院前面守護著的黑衣團、迎接媽祖繞境等。其中幾個帳篷則是標識著同志社群中仍需要關注的議題,例如跨性別權益、跨國同婚、共同收養、人工生殖、U=U 等。
拼完這款,我應該再也不會碰拼圖了。在小小的套房,床跟櫥櫃佔了大半空間,我只能在邊邊角角蹲著拼完。拼完拼圖當然會有滿足感,但只能掛在牆上欣賞不能像樂高那樣把玩。這麼大張的拼圖雖然不像樂高那樣佔據收納櫃,可是身為租屋族也無法任意釘於牆上張掛,放置拼圖也頗傷腦筋呀~

「彩虹平權島」同婚紀念拼圖
有興趣購買的這邊請:
https://equallovetw.waca.tw/product/detail/1095343

2022年6月22日 星期三

《大馬青年》2022



終於拿到了最新一本《大馬青年》紙本雜誌,這一期復刊號主題是《一樣?疫樣,卻不一樣》​,跟前幾期的《大馬青年》一樣用在台灣馬來西亞青年的身份。
在馬來西亞生活23年,在台灣生活15年,年齡快要不惑,但是這樣的年紀不上不下。在男同志圈子,可能算是熟男、或輕熟男;在馬來西亞政壇,還是可以加入馬華公會青年團,真的。又聽說,前幾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把19歲到65歲的人都定為青年人。所以我還是大馬青年,對嗎?對的。
馬來西亞人到台灣唸書,已有差不多70年的歷史,這數十年來有不少留台生參與社會實踐。前輩中著名的有天狼星詩社、神州詩社等。後來有在1983年創刊的《大馬青年》,斷斷續續地到2005年為止,出版了12期。在2013年復刊後出版了2期,沉積8年後,又有了今天的《大馬青年》復刊號。在台灣15年,有幸認識到一群熱血的大馬青年,自己也穿梭在刊物的文字中。
看回2013年的2期《大馬青年》,1期是線上,1期是紙本。我發現自己在兩本都有出現,無論是照片還是受訪,思緒又回到那幾年。2011年到2013年,台灣與馬來西亞都發生了許多事情,像是Bersih、大埔迫遷、反Lynus稀土廠、反媒體壟斷、Pengerang反石化、真愛聯盟、505投票等等。社會上好多事情牽動著留台生,所以那幾年產出的《大馬青年》更像是旅台生的社會運動參與記錄。
2020年大馬青年社重組,再次出版了《大馬青年》。因為疫情影響,這兩年台馬的社會運動集結就跟8年前不太一樣,而刊物的樣貌也都不一樣。剛到手的這本刊物,讓我們看見了大馬留台生的馬來裔、不同身份卻在台灣發光發熱的youtuber、插畫家、餐廳老闆、音樂人、藝術工作者、醫護人員等。大馬青年團隊跟前輩們一樣,持續關注台、馬的社會脈動,關注疫情,思考同學會定位、僑生身份的對話等。
這一期的發行同時兼顧線上及紙本,為了區分這兩者,線上版的內容多了給首相的一封信、三則專題報導、兩則人物專訪。而紙本雜誌附贈了一張馬來西亞料理餐廳地圖,可以讓讀者按圖索驥。可惜的是,紙本地圖跟不上餐廳實際營運的情形,這間關了、那間開了、有的改名、有的遷址,疫情給老闆的考驗實在嚴峻。
身為資深大馬青年,很榮幸地又在《大馬青年》刷存在感,這一回是線上版的專題報導,說說那些馬來西亞不存在的「東西」——LGBT。這一期的刊物也有專訪同志插畫家均勻,說說其生命故事。本期也邀請了回馬的張玉珊,撰文分享留台生在馬來西亞性別運動的困境與挑戰。
我喜歡紙本,捧在手上閱讀的感覺真棒。但在寸土寸金的台北,線上版更有優勢。唯一要挑剔《大馬青年》的應該是紙本封面,那張像是從練習簿撕下來的紙張,用一小張貼紙貼在封面,其實不方便收納,比書腰還要累贅。但豐富的內容,值得大家購買留存。

附錄:
大馬青年臉書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yom.tw

大馬青年復刊號 第一期(2013年)
https://issuu.com/youthofmalaysia/docs/______0318full_single

2022年6月12日 星期日

假日在家拼樂高-酷男的異想世界

 

今天拼的組合是 10291 酷男的異想世界,是月初在樂高店清倉活動的戰利品之一。平常不捨得買,但清倉活動的價格算是誘人,甚至比龍頭電商特價還要便宜,所以就沒錯過了。
這組樂高是樂高與知名實境秀《酷男的異想世界》合作的商品,我其實對這節目不太熟悉,但早在2003或者2004年的時候在家看過這個節目。當初的節目名稱是《Queer Eye for the Straight Guy》,於2006年停播,再次出發時改名為《Queer Eye》。
這節目是由五位男同志為人們改造服裝儀容及室內裝潢,給予打扮、生活方式、烹飪上等等建議。節目靈感當然是來自刻板印象,一般人認為男同志生活品味較佳,異性戀男性無論體態、外在裝扮都輸。雖然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存在,這個社會有生活邋遢的男同志,也有外在打理得好的異性戀男性,但前述刻板印象至今仍存在。
這節目也有在馬來西亞播放,印象中是安排在10點後的深夜時段。也許那時候的國內政客或保守團體不像今天那麼在意「同性戀文化」,所以我才能在某個深夜,於怡保家中觀賞「渲染同性戀文化」的節目。目前在Netflix可以欣賞這系列實景秀,而且還有延伸出日本篇、德國篇。而且改名為《Queer Eye》後,主持人們協助的對象已經不只是異性戀男性,也包含女性、拉子、跨性別朋友。這節目的核心主要是透過外在的轉變,讓有需要的人可以煥然一新,以嶄新的姿態面對困難的人生,從預告片看來這節目有歡笑有淚水,難怪可以長紅,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去觀賞。
酷男的異想世界目前還不是我想追看的節目,但是既然有緣買到了商品,當然要來組一下。我不認識主持人Fab 5的五位哪個是哪個,但樂高設計的人偶讓我覺得這五個人偶真是活出自己風格的gay。整個場景也是很棒,有理髮室、衣帽架、客廳、廚房。有些角落拼裝完成後才發現,「哇這也太厲害了樂高!」像是冰箱、洗手台、咖啡機、沙發、茶几,利用轉向積木的特性,拼出一件又一件的傢俱,細看也真有質感。
只是拼完之後,要找個地方塞進去真是傷腦筋呀~

2022年4月6日 星期三

《飄浪人生》

 快下檔的影片,全場只有我一個。
《飄浪人生》敘述阿敏與丈夫結婚之際,分享他過去經歷的秘密,從家鄉阿富汗逃難到丹麥的經過。
逃亡過程的不安,讓阿敏為了保護自己,向陌生人還有家人築起高牆。在丹麥的機場,官員問起他如何逃到這裡時,他照著人口販子的建議,虛構自己的人生。明明家人流落在各地逃難,他只能騙官員說全家人都死了。
等到數年後跟家人碰面時,因為家人都關心他怎麼沒在丹麥交個女友,他最後忍不住出櫃。家人沒說什麼,大哥默默載他到城裡的gaybar ,給他一個擁抱,叫他好好玩。他孤身一人走進燈夜店,在燈紅酒綠的世界裏,度過最開心的夜晚。這一幕令我掉下淚來,也許是這一刻他才可以好好做自己。
影片的最後,他跟丈夫搬進了城郊的新房子,他的家人仍在歐洲各地,祝福阿敏及他的家人。

2022年2月18日 星期五

在茉莉尋獲《同志亦凡人》(Queer As Folk)第一季DVD

近幾個月,我常在公館用餐後到附近的茉莉影音館閒逛。在成堆的DVD裡頭有時候會找到寶,像我之前購買的《彩虹芭樂/T婆工廠》便是在99元特價區撿到的。
昨天在茉莉影音館,我看到了這組《同志亦凡人》(Queer As Folk),天吶,這可是值得收藏的影集耶!本劇原是1999年出品的英國電視劇,述說曼徹斯特三民男同志的生活。受到歡迎後重拍成美國版,故事背景換成了匹茲堡。製作了五季。
美國版劇集當時觸及了很多同志社群內的議題,包含出櫃、同婚、HIV、BDSM、同志收養、物質成癮等。我比較熟悉的也是美劇版本,高中畢業(2002)後接觸網路時,我很常看到這部劇的相關資訊。很多年以後我才從朋友那裡拿到全劇資源,只是還缺其中幾集,所以直到今天我都沒真正看過本劇。
如今的社會比起20年前更是多姿多彩,我們有BDSM主題的夜店,也有開放式關係的讀書會,我們討論U=U之後更多的可能,性工作者組織起來為自身權益發聲。我們觀賞各個網路平台播放的同志影劇,無需實體空間存放我們看過的片子。20年前的《同志亦凡人》可能很酷、很怪的議題,今天看來也許是大驚小怪。我在二手書店看到這盒DVD時,雖然只有第一季,但還是值得帶回去收藏。
結帳的時候,店員提醒這是一區的光碟,台灣一般DVD播放器無法播放。但我以為一區、二區不是問題,因為房間的電腦有下載播放器,可以破解。但我完全沒注意到手上這盒是沒有字幕的,中文英文都沒有,這完全考驗我的英語聽力啊!!🤣

https://youtu.be/RIavR_pk__E
美版 Quuer As Folk 第一季預告

2022年1月19日 星期三

打擊毒品的黑人《蝙蝠女俠》

 


  最近這段時間,重看蝙蝠女俠第二季。第一季的主演魯比·羅斯(Ruby Rose)退出,接棒的是賈維希雅·萊絲莉(Javicia Leslie)。為了讓劇情發展順利,劇組安排原擔任蝙蝠女俠的凱特·凱恩(Kate Kane)遇上飛機失事下落不明,而身為黑人女同性戀且正在假釋期間的芮恩·懷德(Ryan Wilder),在墜機現場發現蝙蝠女俠服裝,並穿上服裝復仇。數月前芮恩的養母被仙境幫殺害,而芮恩想藉著蝙蝠女俠的力量找愛麗絲復仇。
  在這18集中,帶出了薩菲亞、黑面兩個角色,並揭露愛麗絲部分的過去。其中黑面具(Black Mask)這個角色在電影猛《猛禽小隊:小丑女大解放》也有出現,都是高譚市的黑道頭目。當然,我們也跟著芮恩成長,與凱恩原本的戰友盧克、瑪莉、索菲組成新一代的蝙蝠團隊。

Black Lives Matter 

  由於芮恩與盧克、索菲都是黑人,所以在劇集中也帶入了不少種族議題。雖然美國號稱多元族群融合的國度,但種族歧視的問題也還是非常嚴重。因此2013年便開始了Black Lives Matter(縮寫:BLM,意為「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抗議針對黑人的暴力和系統性歧視。
在虛構的高譚市,同樣也是有種族議題。芮恩小的時候曾經被壞人拐走,鎖在房間裡。可是當時媒體與社會大眾關注的,卻是烏鴉指揮官雅各尋找失踪女兒的消息。在她披上蝙蝠戰袍後,也參與了某個黑人男孩援救行動,因為她相信每個孩子都值得被愛、被關注。她在劇中首都出場時也有強調自己的黑人身份往往就只是一個數字,自己的生命故事往往不被看見。
  盧克多數時間在辦公室,但有一次他在街上發現小偷試圖偷車。由於在先前的劇情,盧克與小偷有一面之緣,所以盧克上前試圖勸說阻止。但此時烏鴉保全突然出現,並懷疑盧克是偷車賊。當盧克試圖辯解,從大衣中拿出手機提出證據,卻被烏鴉保全開槍射中。與此同時白人小偷卻成功溜走,沒有被烏鴉保全扣押。
  在烏鴉保全上班的索菲,是少數的黑人;穿上制服時,警察也還會給這個武裝集團一點面子。然而以平民身份出現在社區中心募款餐會的她,質疑警方濫權時卻被扣押。當她保釋回到烏鴉保全時,被同事嘲笑。
  這三名角色,都因為膚色而被欺凌,也有自己的應對方式。也許有觀眾會覺得不耐煩——好好說故事就好了,為什麼要提種族歧視?為什麼要政治正確?在我看來,這只是劇組想藉由劇集表達的理念。任何創作(無論是詩、小說、散文、電影、連續劇、紀錄片、音樂),都會有創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也許是愛情、親情、人性、宗教,甚至是他(們)想捍衛的理念。
創作者也與觀眾一樣生活在這世界上,也會對許多議題有自己的觀點。同樣是創作者,對同一個議題的觀點可能是有差異、甚至是相對的。同樣的,觀眾也一樣,對於同一個議題也會有觀點上的差異。也許你認為無需對於某個議題過於著墨,甚至認為是創作者故意政治正確。但這些議題卻對一些人來說非常重要,他可以在這些作品尋找自己。我們很多時候對一些族群、議題視而不見,或者沒那麼在意,這時候創作者希望藉著作品對我們喊話:『嘿,我們在這裡!』。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作品除了讓LGBT、黑人、身心障礙還是其他更為弱勢的人出現,也連帶喊出他們在意的訴求。
  前一季的《蝙蝠女俠》較為著重性傾向議題,這一季的《蝙蝠女俠》借助三名黑人角色凸顯種族色彩。

成癮

  這一季的蝙蝠女俠面對新的挑戰——讓人逃離現實的毒品蛇咬。由假面幫研發的蛇咬,可以讓使用者注射以後意識回到人生最遺憾的時刻,並以為自己有所不同。人生短短數十年,我們常常有身不由己、做出讓自己懊悔一生的決定。如果能回到過去,重新選擇,這一刻的你會不會更好?在高譚市中,這種成癮物質取代了安非他命,成為流行的毒品。
  說起毒品,一般人的想法都是毒品不好,不能用、會害人、要戒掉。可是為什麼會吸毒?要如何戒毒?我們似乎不常討論。一般我們所說的『毒品』有安非他命、海洛因、K他命、搖頭丸等,我傾向用『成癮物質』來稱呼它們。其實,我們周遭有不少成癮物質,例如酒、煙、咖啡等,走進便利超商都可以買到。無論是前述的『毒品』,還是可以隨處購買的菸酒咖啡,這些成癮物質都會讓我們感到愉悅、快樂,脫離當下的痛苦或煩惱。
  所以即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強調物質成癮的後果,例如吸煙得肺癌、酗酒亂性、拉k拉到膀胱壞掉等等,其實只能嚇阻本來不會輕易使用成癮物質的人們,但是對於上癮的人們沒有太大的幫助。因為對於物質成癮者,所謂的『毒品』其實更可以解決他們內心的困擾。
  在《蝙蝠女俠》中,烏鴉保全總指揮官雅各有內心的遺憾。十多年前,幼女貝斯於一場車禍後下落不明,連續搜尋數月後才找到遺骨。多年後才發現那是一場騙局,而正在高譚市作亂的仙境幫領袖愛麗絲就是當年的貝斯。再後來,雅各發現自己的另一個女兒凱特是蝙蝠女俠,也在墜機意外中失踪。雅各難以接受再次失去女兒的痛苦,他其實很想回到十多年前的那個時候,成功尋回貝斯,大家一起快樂地生活。此時誓言掃蕩毒品的雅各被假面幫盯上,被強行注射蛇咬。沉醉在蛇咬中的雅各發現注射後的感覺是愉悅的,他能夠在幻覺中找回貝斯,彌補自己的遺憾。
  雅各後來也有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幫忙,但精神科醫師也不是萬能,她只能建議雅各經營好父女關係,多一些關心剩下的小女兒。回到現實生活中,無論精神科醫師、心理諮商師或者毒防中心的工作人員,對於戒毒也沒有靈丹妙藥或者必勝的法門,很多時候需要依靠當事人的努力、環境的塑造、親友的支持,才有辦法一步一步離開成癮物質的泥沼。看著《蝙蝠女俠》中蛇咬的相關劇情,我想起了自己上一份工作所見過的成癮者,有的人已上癮無法自拔,也見過有人正在努力戒除藥癮;我也想起了之前的一段感情,也是有受到成癮物質的影響。我也想起那些上過的課,讓我可以不必抱持刻板印象。

《蝙蝠女俠》第二季,依舊帶給我一些感動。目前正在上映的是第三季,過些時候再回來追看第三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