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8日 星期三

馬來西亞華教節·彩虹計劃·獨中




 
  二十年前,我就讀新紀元學院。那一年參與了彩虹計劃,這個彩虹不是我現在長跑的六色彩虹驕傲系列,而是當年在學院時的一個關心微型獨中計劃。
 
  這就要從馬來西亞華文教育說起。許多馬來西亞華人之所以能夠運用中文,與中、港、台的朋友交流甚至吵架,跟教育背景有關。在國立學校體系,華文只是一門語言課程,不是學生必修範疇。在馬來群島深耕多年,也有從小學到中學完整教育體系的華人社群來說,殖民地政府與後來的國家並不是那麼友善,因此組織起來。在小學階段,有所謂的「國民型小學」;中學階段,有自主營運不受政府干涉的 「獨立中學」。我當時就讀的新紀元學院,則是華人社群對於華文教育的期許,突破限制而成立的學府。
 
  說起「獨立中學」,當時馬來西亞僅有60間,有些學校很有名氣,在其他州屬也有聽聞,甚至也有學子前來就讀。但其實也有些學校並不是那麼有名,師生人數較少,在當地的名氣也常常被附近的國立體系中學比下去。我那時候參與的彩虹計劃,服務對象位於東馬的西連民眾公立中學,距離古晉這座較為有名的城市,開車也要差不多一個小時。這是全國最小的獨中,師生人數加起來大約五十人上下,也只有開立初中部,若要繼續讀高中,完成中學學程,他們得轉學到遙遠的他方。
 
  新紀元學院是受到華人社團關注的學府,也享有一定的資源,回過頭來觀照資源不足的微型獨中,相互扶持便是彩虹計劃的緣起。我們彩虹計劃與西連民眾公立中學合作,辦理了為期約一週的服務活動,除了安排校園環境整理,我們也舉辦了一些課程與活動,與在校同學一起學習。為了讓活動更加符合計劃目的,我們舉辦了至少三次的培訓課程。第一次課程當然是從零開始認識華文教育,我們實地走訪了白沙羅華小,當時這間小學因為保校風波鬧得沸沸揚揚。後來董總秘書長莫泰熙先生,也有來演講華教歷史。往後的培訓課程,便是促進團隊默契,還有學習規劃活動。當然我們也有邀請當時民眾中學的校長前來,與我們一起交流,提出計劃中可以精進之處。
 
  一直到2004年的12月,我們一行人便搭乘國內班機,從加影來到了西連。實際到達學校,我們才深刻體會辦學不易。雖然在之前的培訓課程,已大致了解學校的情形,但實際與老師、同學們交流,我們更能深刻體會他們的處境。對於許多獨立中學的學生來說,街頭募款就只是課程以外的學習機會。但對於微型獨中來說,學生募來的一分一毫就足以影響新學期的教學資源。因為學校很小,師長們身兼多職。一個老師教好幾門課不出奇,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校長兼主廚,料理全校午休時的餐點。我們在跟民眾中學的弟弟妹妹交流時聽到更多故事,例如被親友看不起,被國立學校學生嘲笑等等,更加感嘆資源的不均,一起佩服他們求學的毅力。
 
  活動結束後的二十年,偶爾還是會想起那時候的夥伴,那段在西連的日子。民眾中學在2006年時開設高中部,讓同學能完成整個中學學程。當時一起聊過天的小弟弟小妹妹,有的也到了新紀元學院來求學,成了我們的學弟學妹。彩虹計劃留下了些什麼在大家的心底,我還真的無法細數,也許有一天老了的我們可以再聚首,重遊舊地。
 
  會選擇在這一天發文,其實也是剛好為馬來西亞的華教節。12月18日,是林連玉先生的忌日。林老先生在馬來西亞華文教育史上是重要人物,他致力於維護華文教育,也是推動成立教總和董總這兩個團體的人物。每一年華教團體都會舉辦活動,紀念林先生的付出。
 
  華文教育走到今天,面對的挑戰更加多元。除了能否融入國家建設,還有新時代的觀念挑戰。以前面敘述過的籌款為例,今年曾因為有學校將籌款列為班級競賽,而引起社會的爭論。支持者當然會強調教育的理念,希望學生能學習到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同時反對者也會認為學生應把精力放在學習,籌募經費的應交由董事、校友操心。在這段期間,不少人針對學生是否應參與籌款發表了意見,期間也有人批評教育不該是競設大樓,而是著重在教育。我有時候也會想起那些年的經歷,也會很好奇如果是微型獨中目前的狀況又是如何呢?他們的經費來源與大型獨中會有什麼差異?我似乎沒留意到相關討論,也許有機會可以了解。
 
  另一個挑戰便是觀念上的變遷,過往的教育是否可以與時並進?以往我們強調獨中紀律嚴明,具體表現為校服儀容。男的通常白衣加白褲,女生一定是裙子搭配白色校服,這是我們習以為常的校服裝扮。但女生真的只能搭配裙子嗎?可以穿長褲嗎?我不知道現在哪所獨中可以開放女生穿長褲上學,但我期待有所不一樣。2010年台南女中短褲事件,是爭取服儀自主的濫觴,也打開我對於校服的觀念。但很可惜,我記得我母校前兩年推動長髮女生於每星期三結髮髻上課 ,聽到這個消息我白眼真是翻到天邊。
 
  除了服裝儀容,同志是否在校有更多的空間?我中學到學院時期,都躲在櫃子裡,有時候會有孤單的感覺。學校裡一定有同志,我的學長學弟中當然也有,我們往往都是在畢業的很久以後才相認。如果在校時候,可以多跟同學聊聊性傾向的疑惑,情感的嚮往,我們會不會有不一樣的未來?這是我對獨中的期許,畢竟獨中不受政府管轄,課程自主。也許有那麼一點的空間,可以讓LGBT學生可以安心就學?我會這麼認為,是因為有年齡跟我相近的獨中生在校期間,因為公民老師的介紹,才知道什麼是LGBT。但也有朋友在任教時,因為提及多元性別,而被高層警告。也許在多元性別議題這一塊,獨中可能沒有改變多少,但我還是奢望有一天,我們也能在校園繪出彩虹。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不一樣又怎樣〉十週年


  「請問是邱秀滿的家屬嗎?」護理師進房間拉開了窗簾,詢問坐在病床的老太太,正在整理物品的老太太抬起頭來。故事帶回前一晚,老太太跟著老伴進了急診室,焦慮的她在手術室外踱步。這時候一名護理師走了出來,要找病患家屬的簽名。老太太著急地說,「我們是很好的朋友,住在一起三十年了。」可是醫院有醫院的規定,老太太最後還是找到了老伴的侄子,深夜趕來在同意書上簽名。可是這時候已經來不及,老伴撒手人寰,留下淚流滿面的老太太。此時門外射進一道白光,老太太好像回到了年輕的時候,看到自己跟老伴年輕的樣子,穿著婚紗走進人群擁吻……


  20141216日,蔡依林發布的這首〈不一樣又怎樣〉MV,頓時在臉書洗版。就連我異性戀的朋友,也問我有沒有看過這部MV。這支MV以女同志伴侶為主角,歸亞蕾飾演年長版的張淑月,林心如飾演年輕版,年輕的邱秀滿就是歌手蔡依林飾演,急診室裡的護理師是張書豪。監製是陳正道,導演是侯季然。


  這支MV源自現實案例,有許多同性伴侶因為沒有婚姻關係,無法為伴侶簽字動手術、甚至遺產也無法給伴侶。當然我們有許多方式讓同性伴侶可以有更多保障,婚姻是許多人最相信的。那時候多元成家的爭議在社會爭吵不休,這部MV的推出也讓廣大歌迷、民眾了解到婚姻的重要——沒有結婚,你終究是「其他人」,無法以配偶身份為摯愛做主。蔡依林支持性別議題的歌曲或MV不僅僅是〈不一樣又怎樣〉,例如〈玫瑰少年〉一曲挺多元的性別氣質,〈親愛的對象〉MV則是電影《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的主題曲等等。


  這首MV推出的五年後,台灣已經施行七四八專法同性伴侶可以結婚登記。十年後的今天,專法也進一步完善,跨國同性伴侶幾乎能成婚,同性伴侶也能共同收養MV說明欄寫著:「愛不是抽象的信仰,愛是人人平等的權利。」謝謝〈不一樣又怎樣〉帶給我們的感動,這份幸福得來不易,也需要大家好好珍惜。


2024年12月12日 星期四

你會老,我會老,關心要趁早

 

 


  前些時候在瑯嬛書屋買了這本《同聲同氣:香港年長女同志口述史》,最近把它看完了。這本書收錄了五篇人物專訪,還有三篇學術論文,讓讀者看見女同志老年的樣貌。讓我覺得最有趣的是一位叫阿寶的大姐,她喜歡過男生,也喜歡過女生,現在臉書上的狀態是「一言難盡」。當年因為政局動亂逃難到香港,後來也跟父親出櫃。吸引我眼球的,卻是她收集了五百多盒樂高的事,天吶,大姐請受我一拜!

  在中文書中,描寫老年同志的不只是著一本,還有《彩虹熟年巴士——12位老年同志的青春記憶》(基本,2010)、《男男正傳:香港年長男同志口述史》(進一步,2014)、《阿媽的女朋友:彩虹熟女的多彩青春》(大塊,2020)這幾本。《同聲同氣》、《男男正傳》這兩本是香港出版,《彩虹熟年巴士》、《阿媽的女朋友》這兩本則是台灣出版。謝謝分享故事的前輩們,也謝謝成就這幾本書的義工、出版社,讓我們看見生命的盡頭還是有彩虹。


  無論是香港還是台灣,同志運動的進展如何,同志老年以後的生活對大家來說還是比較陌生的。但我們總有一天都會老去,如何面臨孤獨、老化、慾望,需要大家的關注。不只是為了在前面為我們遮風擋雨過的大哥大姐,也是為了自己能優雅的生活。

 

2024年12月10日 星期二

二十年後還是Mrs Fan的張艾嘉




  那天去看了《女兒的女兒》,看到張艾嘉在美國醫院的那一場戲,她焦慮地詢問女兒情形,當時在一旁的護理師稱呼她「Mrs Fan」,我突然有一種熟悉的感覺。回家後搜尋資料,才發現原來張艾嘉二十年前演過Mrs Fan啊。

  二十年前的新加坡電影《海南雞飯》,張艾嘉飾演范珍,雞飯餐廳的老闆,人們稱為Ms Fan。因為家中長子、次子都是男同志,她擔心老么也是。長子跟男友計劃在台北結婚,次子常常換男友,想要繼承香火,就要靠老么了。於是乎為了確認老么是個異性戀,范珍想盡了辦法。那一年的金馬獎,張艾嘉憑這個角色入圍當年金馬最佳女主角獎。

  二十年後,張艾嘉再次飾演同志的媽媽,她嫁了個姓范的男人,所以金艾霞這個角色在戲中被稱為Mrs Fan,張艾嘉也是憑片中角色入圍今年金馬最佳女主角獎。比起《海南雞飯》描述母子之間的拉扯,《女兒的女兒》更著重在金艾霞這個角色的心路歷程。從預告片,我們知道金艾霞會遇到喪女的痛苦。隨著劇情的進展,我們也跟著金艾霞重新回顧她的人生,更加理解她現在的痛苦與掙扎。

  未成年懷孕、出養長女、從紐約逃回台灣,這些都是金艾霞過去不想讓人知道的事。等到六十四歲,本來想好好安靜地過自己日子了,可是老母半失智,次女祖儿要跟女友去生小孩,這都讓金艾霞很頭痛。有一天她接到電話,得悉祖儿在美國遇上車禍,遭受打擊。

  女兒遺留了一個胚胎,身為繼承者的金艾霞要怎麼做?銷毀胚胎?尋找代理孕母?持續冷凍?金艾霞老了,她還抱著過去對長女的愧疚感,害怕自己無法好好養育女兒的女兒。我想,大概是餐廳裡的一番對話,讓她從長女Emma身上獲得了勇氣。

  在餐廳裡,Emma給金艾霞介紹了自己的六歲小兒子,依據Emma在戲中的年齡,也是個高齡產婦了。她長大後,其實也很好奇自己的媽媽當年是怎麼想的。藉著聚餐,母女倆把話說開,我們這才看見固執的金艾嘉,當年也是個天真無邪、沒有社會歷練、遇到事情也會慌張的小女孩呀。這小女孩其實也還在金艾霞的身體裡,沒有離開。

  電影的最後,我們看到金艾霞車子裡的小女嬰,想來是餐廳的母女深情對話,讓金艾霞放下心中大石,帶著媽媽與孫女,繼續往前面開去。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妮波自由式——解放你的Nipple。



  近期有兩部上串流的台劇,我還沒看《影后》,倒是先看了《妮波自由式》。《妮波自由式》是一部台灣首部刻畫 LGBTQ+ 族群多元面貌的都會愛情輕喜劇 ,故事圍繞在小志(純情男同志,張書豪飾演)、阿軒(肉慾女同志,陸夏飾演)、Pony(異性戀女性,林思宇飾演)三人身上。莊凱勛飾演的Mama也是主角之一,在劇情中多是諮詢、陪伴的角色。本劇帶出的議題很多元,例如遠距離親密關係、再度遇見前任、開放式關係、愛滋相異伴侶、陰柔氣質等。

  在這麼多議題中,我個人還蠻喜歡的是開放式關係、愛滋相異這兩個課題。相對一對一配偶制,親密關係其實有更多的樣貌,除了我們常聽到的「開放式關係」,還有「多邊戀」、「交換伴侶」等名詞,超出我們熟悉的範圍,但沒有一種樣態會比其他樣態優越。在片中,小志遇到了有好感的對象,但對方卻是處在開放式關係,小志說對方不正常,引來Mama大聲呵斥。對於非典型親密關係的討論其實有很多,有社群也有書籍。前幾年我讀過《道德浪女》這本書,裡頭探討的是真實面對關係的意願與能力。無論你是堅持一對一的關係,還是多重關係的實踐者,都很推薦閱讀這本書,重新審視自己的需求與期待。

  另一個是愛滋相異伴侶議題,意思是交往中的兩人其一是愛滋感染者,另一個不是。夏騰宏飾演的酒保阿介,在片中出了愛滋感染者的櫃,也道出感染者想愛卻又不敢愛的心境。十多年前我認識到愛滋相異伴侶這個議題的時候發現,原來感染者與非感染者之間的交往有這麼多需要顧慮的事。如今,跟愛滋感染者交往不再是那麼令人害怕的事了,雖然劇中沒有特別宣導,但我們可以從愛滋團體或醫療院所學習到許多關於U=U(測不到病毒等於不會傳染)、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等最新的愛滋防治知識。

  除了各種性愛議題,演員的演出也是很精彩,特別是莊凱勛飾演的酒吧老闆Mama,他每一次的出場及裝扮都令人期待,當然他在片中回憶的每一段情感經歷也令人叫絕。但我個人其實會更想在片中看到更多面向的Mama,人生經驗豐富的Mama可以成為主角們的心靈導師,聽年輕人分享與訴苦,但Mama會不會也有自己的人生難關?他一直都這麼閃亮無敵嗎?又或者他的角色也可以帶出一個隱藏的社群——熟年同志,那些經歷過歧視、在沒有同志遊行年代長大的大哥大姐現在的情感生活又是怎樣?會不會也有跨世代的戀愛?這是我一個貪心觀眾想要看到的面向。

  本劇有個特色我不是那麼喜歡,就是喧賓奪主的podcast。podcast是近數年流行,以聲音為主的數位媒體,林思宇飾演的Pony正好是個Podcaster。在本劇中會常常聽到Pony的聲音穿插,分享她近期心路歷程以及描述主角當下心境。我看劇比較喜歡專注在演員的眼神與動作,藉此帶出角色當下心境或者畫外之音。看劇的時候,我不太喜歡旁邊有個人在嘮嘮叨叨說A做了什麼,B的心情如何等等。你說的這些畫面、這些演員的神情我也有看到,我不需要再多一把聲音告訴我他們怎麼了,我真的不需要。

  這部劇沒有受到太多的討論,實在有點可惜。我個人會很推薦《妮波自由式》,大家可以藉此討論情感關係遇到的各種面向,解放自己的妮波(Nipple)也解放自己的腦袋。

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X戰警97——包容就是滅絕




  《X戰警 97》 我看了三次,這是承接X戰警1992年動畫劇集的故事,三十年前這部劇播出時吸引了不少兒童觀眾,總共製作五季,當年引進台灣時被譯為《特異功能組》。 最後一季最後一集,X教授命在旦夕,大家好不容易聯絡外星友人,把X教授接去希亞帝國醫治。《X戰警 97》的片頭曲及片頭畫面也都是重製1992年的動畫版,故事背景也延續最後一集的劇情,獨眼龍在X教授離去後接手X學院,率領大家繼續面臨各種挑戰,包括反變種人團體「人類之友」、可以屠殺變種人的哨兵機器人、還有各國政府與社會對變種人的排斥等。

  熟知X戰警故事的朋友們應該知道X教授跟萬磁王這一對老戰友,兩人都是變種人的領袖,但回應人類社會壓迫的策略大不相同,X教授比較和平,萬磁王比較激進。在1992年的動畫中,有好幾集的劇情就是萬磁王用劇烈的手段攻擊人類,包括引爆核彈、在地球上空打造變種人基地——M行星等。在《X戰警97》中,萬磁王繼承X教授的意志,試圖用較為和平的方式與人類共處。變種人成立吉諾沙這個國家後,也成為聯合國會員,萬磁王也被推選為國家領袖。在慶典上變種人們歌舞昇平,戰爭悄然開打,哨兵機器人突然出現,一夜之間殲滅整個國家。到這裡僅僅是第五集的劇情而已,已讓觀眾倒吸一口氣。

  真正的高潮是幕後黑手——稜堡的登場,與回歸的X教授、X戰警們大戰。稜堡差一點也是變種人學院的學生,因為他可以聽見機器的說話,只是母親拒絕承認自己的孩子是變種人,不讓X教授家訪招生。實際上稜堡不是變種人,他是哨兵機器的人類型態。哨兵機器人從未來跑到1950年代,以病毒感染了稜堡的父親。所以稜堡出生的時候,就是具有人類肉體及演化功能的哨兵機器人,同時也繼承歷代哨兵機器人的意志,也就是讓變種人滅絕。因為製造哨兵機器人的人類們深信——「包容就是滅絕」(Tolerance is Extinction )。

  「包容就是滅絕」是這一部劇集的核心議題。人類其實很害怕變種人,甚至擔心被變種人取而代之。稜堡具體描述了人類心中的害怕:當變種人可以瞬間移動,人類還需要計程車嗎?變種人力大無窮,建商只要聘請一個變種人就可以取代十個人類工友。所以人類表面上對變種人非常客氣,可以聲稱「我也有變種人朋友哦!」但如果讓變種人越來越自由,人類存活的空間也就越來越少,所以稜堡開始了OZT計劃(Operation Zero Tolerance,譯為「零容忍計劃」),把許多人類改造為機器人,時機一到就可以啟動。

  在變種人這一邊,萬磁王深知人類不像表面那樣友善,他看似激進的行動,無非也是保護變種人族群。在審判大會上,他在鏡頭前對世界侃侃而談,戳破人類偽善的面具,痛斥人類為了保護自己卻研發各種武器對抗變種人,而那些武器(如哨兵、頸箍等)其實是在屠殺變種人。他的言論獲得變種人的歡迎。這也是為什麼他被推選為變種人的國家領袖,在吉諾沙的境內可以看到變種人高呼口號「萬磁王是對的」。吉諾沙慘劇發生後,也有變種人因為人類的行動傷心欲絕,投靠萬磁王的陣營,採取更為激進的行動。人類與變種人的衝突升級,使得地球危在旦夕。直至X教授強行突破萬磁王的心智,降伏萬磁王內心的恐懼與仇恨,才避免生靈塗炭。

  比起1992年的動畫,97年的這一部劇情更加緊湊,涉及的層面更廣。短短十集金句連發,道出變種人所受到的歧視與反抗,讓身為同志的我深受感動。我第一次看完之後在網路上找了資料,發現主編劇是Beau DeMayo,他是出櫃的男同志,深諳同志社群面臨的處境,這也難怪劇中的變種人跟同志那麼地相像。可惜他已被漫威開除,據說是涉嫌性騷擾。本劇播出期間,他不斷帖文提醒觀眾重溫X戰警1992動畫劇集的某幾集,因為兩部都是同一世界觀,他也回應部分彩蛋,像是某些鏡頭是致敬DC電影《超人:鋼鐵英雄》。日前漫威已宣布X戰警97第二、第三季正在製作。第二季還是Beau DeMayo的腳本,但後續準備開發的第三季則不再出自他筆下。我感覺有些可惜,希望之後的劇本也會很精彩!

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苦盡未必甘來—走向《荊棘天堂》




以為是《誰先愛上他的》,不料是更狗血的電影,堪比八點檔連續劇。泰國同婚即將通過,但電影中故事是發生在去年,所以沒有名份的美男無法為榴槤果園園主在手術同意書上簽字。明明一起努力了五年,償還債務,贖回果園。一紙權狀書,原本是見證兩人的愛情,但工作上出了意外,園主的果園與房子依法只能留給在世的母親,沒名份的男朋友在法律上終究是局外人。
園主去世後,母后帶著養女住了進來,養女也把自己親弟弟帶來,說是協助打理果園,實則將果園佔為己有。故事就圍繞在美男如何跟養女鬥爭,取得母后歡心,真正掌權。鬥爭過程不只是耍耍嘴皮,還刀刀見血,結局是落寞的,看著他們的背影會唏噓不已。
還好我不吃榴槤,才不會捲入這榴槤果園的爭產風波呢!(想太多)

2024年11月7日 星期四

《超/人:克里斯多福李維的故事》 :「他讓我們相信人是可以飛翔的」




  克里斯多福·李維(Christopher Reeve)離世二十年,今天來看他的紀錄片。他最有名的影視形象就是在電影《超人》中扮演超人(Superman)/卡-艾爾(Kal-El)/克拉克·肯特(clark kent)。

  1978年《超人》上映以前,克里斯的家人、表演藝術學院的同學甚至片商高層都不看好這部片,改編自漫畫的電影會好到哪裏去呢?可是上映以後,票房告捷,克里斯飾演的「超人」是受歡迎的英雄形象,他在超人與克拉克·肯特兩個角色之間來去自如的演技也令人佩服。之後他也接演了幾部超人的電影,第二部也是深受觀眾歡迎,而第三、第四部評價較糟。

  克里斯是個優秀的演員,他不願受到「超人」形象的拘束,演過不少類型電影。1982年,他於《死亡計中計》(Deathtrap ) 飾演一名優秀的劇作家,與米高·肯恩 (Michael Caine)飾演的劇作家在大螢幕上男男接吻,這在當時真的很不容易。

  1995年,克里斯參加馬術比賽時發生意外,脊椎嚴重受傷,全身癱瘓。意外發生時,克里斯心灰意冷,但在妻子與家人的鼓勵下,重新振作。他除了積極復建,也投身公益活動,推動脊椎損傷的治療研究。1996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克里斯坐著輪椅出席,當時在場的演員都站起來熱烈鼓掌。克里斯雖然無法回到台前,但他沒有放棄演藝工作,他執導了《只是近黃昏》(In the Gloaming)這部電影,邀請演藝圈好友演出。這部電影敘述一名不到30歲的年輕人,因感染愛滋回到家鄉度過人生。

  這部紀錄片穿插了克里斯受訪畫面,還有子女、好友對他的回憶。其實早期的克里斯與家人的關係並不是那麼密切,甚至在長子馬修出生後的次日還去遊山玩水。他雖然投身公益活動,但也曾經因為以特技演出廣告,受到身障團體的批評,他們認為那部廣告給了身障者虛假的希望。這部紀錄片也有特別提到克里斯的遺孀戴娜·李維(Dana Reeve)、摯友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等,在克里斯意外後成為他人生中的重要支柱。

  2004年,克里斯因為心肌梗塞陷入昏迷,隔日逝世。當時在電視播放的《超人前傳》(Smallville)第四季第四集播放後出現了一行字: 「他讓我們相信人是可以飛翔的」 ,藉此懷念這名觀眾心中經典的超人。

2024年10月31日 星期四

馬來西亞人在臺灣同志遊行




  上週六的臺灣同志遊行,有四個馬來西亞團體一起走:Mamak檔—大馬旅台同志會大馬青年 Youth of Malaysia酷馬 MYQueerLife Under Umbrella。今年的臺灣同志遊行是第22屆,我一共參與了18次,其中一次因疫情改成線上。很多人對我在遊行隊伍中舉起馬來西亞國旗有些印象,但我不是第一次參加同志遊行就舉起國旗,真正以馬來西亞團體名義報名,在隊伍中舉起國旗是在2011年的時候。

  那一年,真愛聯盟(還不是護家盟)抨擊臺灣的性別平等教育,他們認為性別平等教育在教小孩同性戀,在網路上散佈謠言,抨擊性平教育綱要與教師參考手冊。那一年的暑假,教育部舉辦了八場公聽會,中部、南部的戰況慘烈,不少性別平等社群的朋友參與公聽會,但保守的宗教團體號召更多人以師長為名出席公聽會,正反兩方的衝突影片在網路流傳開來。那時候我跟幾位夥伴也有參與台北場的公聽會,希望為性別平等教育做些什麼。

  同樣的也是在2011年,馬來西亞乾淨選舉聯盟在7月9日舉辦第二場集會,提出八大訴求抨擊選舉制度的不公。在集會的前幾週,馬來西亞政府處處為難淨選盟,使得民眾更加憤怒。集會當日,全球有接近30個城市(包含台北)的馬來西亞遊子,舉辦聲援集會。在台北的聲援集會上,我以同志身份現身出櫃,批評馬來西亞政府,那時候許多老朋友看到我這樣也嚇了一跳。

  我想,應該是那時候開始了「馬來西亞在台同志」的身份認同,我也是在那一年以馬來西亞人名義報名了同志遊行。2011年的遊行除了我也有人以馬來西亞名義報名,只是我不太確定另外兩組人到底是誰。之後的每一年,我幾乎都有以馬來西亞的名義參與報名,只有2015、2018這兩年沒有。自2020年起,因為成立了 Mamak檔-大馬旅台同志會,所以這幾年固定都用這團體名義報名參與。

  其實我不是第一組報名臺灣同志遊行的馬來西亞團體,在2008年已經有一組團體前來參與,那時候我也有幸與他們合照。這兩天翻閱《為改變而走:臺灣同志遊行走過的21年》 附錄的名單,終於找到他們的名字—— LPG Malaysia。

  LPG Malaysia的全名是 Leadership Program for Gays,於1998年成立的男同志培力社團,向男同志社群推廣健康、快樂、正向的生活方式,他們舉辦多場活動如聚會、派對、運動會等。2002年起與新加坡同志團體共同舉辦海峽運動會(The Straits Games,簡稱TSG),這項運動盛事連續舉辦二十年,於多個亞洲國家舉辦,如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台灣、香港、菲律賓、中國、印尼、越南、柬埔寨等。2008年的時候他們組團前來參加臺灣同志遊行, 次年(2009)更在臺灣舉辦第八屆的TSG。可惜那時候我有眼不識泰山,沒有跟他們保持聯繫,真是失敬。

  這十多年來,我跟一群夥伴帶著馬來西亞國旗、手舉牌參與同志遊行,在路上不斷遇到同鄉,一句「Malaysia Boleh!」就辨識出彼此的身份。除了遊行群眾,其實也有不少馬來西亞人參與遊行志工,這都是他們之後分享我才知道的。主辦遊行的臺灣彩虹公民行動協會,其中一名成員Christina來自馬來西亞,她跟我說去年的非正式統計,遊行志工9大組別中,馬來西亞志工就遍布了8組。所以參與同志遊行的馬來西亞人,一定會比我們想像的多。

  有時候我也在想,為什麼年復一年都會在臺灣同志遊行舉起馬來西亞國旗,最近我想到的答案是——「歸屬感」。來參加同志遊行的馬來西亞人,有在台唸書工作的,也有來台旅遊的。旅台大馬人可以跟著自己的朋友、或者參與的社團一起走,但也會有許多人是沒有參與任何團體的。在遊行中舉起輝煌條紋,會讓同鄉有一種熟悉感——「原來這裡也有自己人呀」。有的會興奮地高呼,有的會興高采烈跟我們還有國旗合照,有的會一起走,甚至有的會跟我們聊聊自己的生活。對於國家的期待、多元性別的身份與生活,讓我們有更多的話題可以分享。

  我還記得,有男同志在隊伍中看到馬來西亞國旗便流下淚來,之後在男同志網站抒發心情。在上週五的跨性別遊行,有一位跨性別朋友看到我們國旗便向我們靠近,沿路一直看著我們。後來她鼓起勇氣跟我們相認,我們一路上便聊著她的生活,還有那僵化的二元分類。遊行後我們開心地拍照,她自己靜悄悄地離開現場,可惜那時候沒留下聯絡方式,期待有一天我們可以再相逢,聊聊更多。

  在臺灣舉起輝煌條紋,當然對馬來西亞同志處境不會有直接影響。但因為我們認識這面旗子,在異地的彼此會自動地靠過來,然後我們會發現自己不是孤獨的,甚至可以認識到不同位置的夥伴。我們一起互相加油,一起驕傲前行,這是旗子給我們的歸屬感,也是凝聚我們的力量。

 

 

根據主辦單位的資料,歷年有報名參加臺灣同志遊行的馬來西亞團體:
·2008年 [藍] LPG Malaysia 馬來西亞同志團體
·2011年 [橙] PLU Malaysia、[橙] 大馬關心同志團體、 [綠] 馬來西亞
·2012年 [黃] V R Malaysian
·2013年 [藍] V R Malaysian
·2014年 [藍] V R Malaysian
·2016年 [橙] V R Malaysian!
·2017年 [黃] PLU(People like Us)
·2019年 [黃] Orang Macam Kita(People Like Us)
·2020年 [紅] Mamak檔-大馬旅台同志團體、[紅] 大馬青年
·2022年 [紅] Mamak檔-大馬旅台同志會
·2023年 [橙] mamak檔-大馬旅台同志會
·2024年 [黃] Mamak檔-大馬旅台同志會、[黃] 酷馬MYQueer

 

2024年10月28日 星期一

1986年的《孽子》




  昨天下午,參加酷兒影展神秘場:《孽子》數位修復版。1983年白先勇將原本連載於報刊雜誌的作品集結成《孽子》一書出版,這是台灣同志文學史上很重要的一部作品,後來也改編成影視作品。

  許多人看過的是2003年改編的連續劇版本,或者是2014年、2020年改編的舞台劇,但《孽子》早在1986年就改編成電影了,我也買過這部電影的VCD,在小小的筆電欣賞本片。前些時候聽朋友說《孽子》的數位修復版也會在酷兒影展播放,於是馬上訂票。

  《孽子》1986年電影版我已經看過幾次,在電影院大螢幕欣賞還是第一次。這部電影的主要演員有孫越(飾演楊金海)、邵昕(飾演李青)、李黛玲(飾演李曼華)、管管(飾演李青的父親)、姜厚任 (飾演龍子)等。值得一提的是,演員楊麗音也在片子裡飾演一角,那就是老鼠哥哥烏鴉的情婦。

  電影上映時,台灣仍未解嚴。今天我們可以在電影院看到沒有刪減的情慾畫面,但接近40年前的台灣不是這樣的。電影放映後,導演虞戡平跟觀眾分享了當年經過。

  由於《孽子》是部長篇小說,要改編成電影一定得取捨,像是電影中的楊媽就是原著中的楊教頭、傅老爺子(其實還有郭老)融合在一起。後來導演又加上曼姨這個角色,讓楊媽、曼姨、還有原著的李青、小玉、吳敏、老鼠四人組成無血緣的溫馨家庭。

  找演員也是個挑戰,像是導演原本想找尊龍,但是那時候尊龍價碼太貴,請不起。後來才找到姜厚任飾演。又例如小玉,導演找了很多年輕演員,都沒有合適的,後來是田威威陪朋友試鏡時,導演便覺得她的氣質很合適,請她來演。在幕後部分,導演也有請當時在美國唸書的李安,協助拍攝紐約的畫面,才能剪進電影裡。

  在送審的時候,試映上有各部會代表與會,如果有不妥的鏡頭委員就會按鈴,那段畫面就要刪掉。比較情慾的鏡頭就會聽到鈴聲此起彼落,於是這部電影一共挨了21刀。有哪些畫面被刪掉了呢?導演還記得的是像片頭實驗室的那一場,我們後來僅能由晃動的試管,推測李青與人在實驗室發生性行為。又例如公園裡,阿青初遇龍子,兩人後來到旅館開房間。在旅館溫存後,龍子其實有把地址給了阿青,所以後來阿青才會去到龍子的家。阿青和龍子在gay bar藍天使再次相遇,打烊後兩人共同淋雨離開。兩人在龍子豪宅浴室裡共浴的畫面也被剪掉,觀眾只看到他們事後穿著浴袍喝茶的樣子。

  上映的第一天,其實各戲院播放的版本是「導演全見版」,不是「受審刪減版」,票房告捷。可是當天晚上政府派人搜走各戲院的拷貝,使得《孽子》停止上映兩三天。等《孽子》恢復上映的時候,已經全部變成刪減版的樣子了,於是票房下滑,媒體也開始有批評的聲音。所以說上映首日的觀眾非常幸運,可以看到全見版。目前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也在努力尋找原始版本進行修復,期待有一天,我們也可以跟38年前首映日的觀眾一樣,可以看到孽子的「導演全見版」。 

 

電影《孽子》主題曲——《哦!你也在這裡》
演唱:徐仲薇、孫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q0CArIWuC4
 
 
經典畫面,我好喜歡曼姨劈裡啪啦罵李父的這一場戲:
 

 
 

 

2024年10月27日 星期日

《從今以後》,我是「家人」還是「其他人」?




  今天晚上酷兒影展的台北閉幕式,播放的影片是《從今以後》,一部敘述香港女同志的電影,導演是楊曜愷,他的前作有《我愛斷背衫》、《叔·叔》等等。

  看電影的時候,我一直聯想到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多年前拍攝過的短片《其它人》,敘述中老年女同志在伴侶離開後,在葬禮中被視為親友以外的「其它人」,那時候的台灣尚未將同性婚姻合法化。

  《從今以後》電影中,Angie跟Pat是生活在一起三十年的伴侶,Pat 的家人跟Angie 也都很熟悉,像家人一樣來往。有一年的中秋節,Pat 突然離開,胡家也在有意無意之間與Angie變得生疏,他們在處理Pat的後事時,Angie 的主張往往被忽略,他們甚至想把Pat 的遺屋留為自家用。在同婚未合法的國度,許多生活多年的同性伴侶在意外後被迫處理各種法律上的問題。在法律上,他們是彼此的陌生人;可是在生活中,彼此是對方的摯愛,也是家人。

  這部電影取材自香港多對中老年女同志的故事,我們也看到在21世紀的香港,仍有許多女同志伴侶的感情不被正視,最多被家屬視為「姐妹」、「好朋友」。據導演的田野調查,現實會比電影更誇張,例如亡者離去後,親人住進亡者家中,換掉門鎖,使得亡者留下來的另一半不得其門而入。

  《從今以後》跟《叔·叔》一樣,步調較為緩慢,但也讓我們看見中老年同志的身影、現實的殘酷。我旁邊坐著一對金髮碧眼的女同,看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雖然電影沒有讓我痛哭流涕,但我想劇情中描述的伴侶情感、社會歧視打動了她們。

  我前些時候買了《同聲同氣:香港年長女同志口述史》,改天要抽空來閱讀,了解更多香港女同志的情形。

2024年10月24日 星期四

為改變而走




  同志遊行前,到河神的丸子看展——「為改變而走:臺灣同志遊行走過的21年」。這是臺灣同志遊行的系列活動之一,展出遊行「時間軸」、「遊行路線」、「遊行隊伍組成」及「歷年主題海報」等内容。

  我到現場的時候店主賴正哲(也是同志運動的前輩)邀請我也一起聽講座。原來再過半小時,會有一班「灣島皇后彩虹觀光巴士」的乘客來訪。他們除了看展,阿哲也會給大家上一堂同志運動的歷史課。

  說起同志運動史,一般人都會聚焦在同性婚姻的奮鬥史,且以祁家威在1986年至法院請求公證為起點。阿哲則是以《女朋友》為台灣同運的起點,這是台灣第一個女同志團體「我們之間」出版的雙月刊。《女朋友》在1994年10月創刊的雜誌,發行共35期,於2003年4月停刊。《女朋友》的創刊也象徵著同志社群集結起來,開始倡議的起點。從這以後的三十年,阿哲介紹了臺灣同運史上幾個重大事件,例如首屆同志遊行、熱線的創立、同婚相關法案演變等。

  離開書店以前,我購買了《為改變而走:臺灣同志遊行走過的21年》紀念專刊,這本書的第一部分就是展覽的內容。第二部分則是精彩文章,回顧歷屆遊行中的各種課題,例如遊行中的裸露、當政治人物來到同志遊行、性難民主題與社群的爭議等。第三部分則是遊行隊伍中的人們,除了LGBTQ,還有志工、同志父母、BDSMer、異性戀等。讀這本書就像回顧臺灣同志遊行二十一年的精華,我們會為參與者感動與喝彩。

  二十一年來,臺灣改變了不少,世界也改變了不少,改變持續發生,我們不必害怕,揚起彩虹旗,持續地走。

2024年10月7日 星期一

《戀愛修課》——在愛的路上成長




  最近《戀愛修課》(Heartstopper) 第三季上線,剛好在誠品買了艾莉絲·歐斯曼(Alice Oseman)的原版漫畫,趕快翻來看。兩者相比,漫畫聚焦在查理(Charlie )和尼克(Nick) 的戀愛故事,連續劇豐富了各個配角的成長與掙扎,讓我們看到:「啊,原來你也有自己的人生議題要克服啊。」

  在第三季,查理要處理的是心理疾病,尼克開始煩惱大學生活與感情經營,艾兒(Elle )開始面臨社會對跨性別的不友善,無浪漫傾向的艾薩克(Isaac )要怎麼持續友情、達西(Darcy)在探索非二元性別的自我認同等。在漫畫我們看到尼克無微不至地照顧查理,成為查理最堅實的後盾,但他本人其實也有煩惱,也有脆弱的時候。萬聖節派對上,他穿著美國隊長的制服參與,實在帥氣。現場很多人、很熱鬧,可是查理不在身邊就是感到寂寞,直至兩人的好友徐陶(Tao Xu)坐在他身邊給他一個擁抱,他才忍不住哭了出來。

  這群青少年們何其有幸,在充滿愛的環境下成長,才能彼此相互支持。雖然說查理也有跟媽媽相處的問題,覺得媽媽管太多。但從我這個亞洲人的眼光來看,其實這個媽媽算不錯了,至少說話語氣不像我們刻板印象中的亞洲父母那麼霸道。在劇中,雖然母子間有過衝突,但後來他們也有把話說開,尋找和諧相處的方式。即便是在學校,也有阿賈伊(Mr. Ajayi )、Farouk等老師默默支持他們,他們不會因為多元性別而大驚小怪。阿賈伊老師甚至在衣服別上彩虹驕傲的徽章,表達對多元性別社群的支持。他也建議查理參選學生代表(Head Boy),因為老師們看到查理一路以來的努力,也希望這個校園可以更友善一些,可以鼓舞一些學生。

  我很喜歡劇中的一些片段,劇組是有訊息想帶給觀眾的。例如在尼克發現查理有厭食問題,又跟家人衝突時,可是身為男友的自己在遠方度假,無法回去陪伴。這時候黛安阿姨(Auntie Diane)走了過來,跟尼克談心,她告訴尼克查理需要幫助,也跟尼克說了可以協助的方式,像是陪伴傾聽、問問有需要幫忙什麼。因為愛情無法治療疾病,但尼克也有自己可以提供支持的方式。其中一集的片尾,還提醒觀眾若有進食障礙、情緒的需求,可以到指定網站求助。

  另一個片段是艾兒於電台受訪時的衝突。艾兒因畫作深受歡迎,在社群媒體大受歡迎,受邀到電台訪問。主持人忽略艾兒的創作,追問她關於女性主義與跨性別人士之爭,但年少的艾兒沒有心理準備,但她非常確定的是,創作過程中觸及女性認同,而跨性別是她身上重要的一部分,而且「跨性別不是議題,我們也是人。」艾兒值得我們一個擁抱,身為跨性別,要面臨來自四面八方的惡意(甚至有些惡意與誤解,是來自所謂的「盟友」),實在不容易。

  艾兒面臨的挑戰,還包括跟男友徐陶的親密關係。在跨年夜裡,兩人情不自禁,找了房間共度春宵。徐陶跟好友查理、艾薩克聊起性這件事的時候,也提到自己跟艾兒也在學習中,因為「做愛並不是完美無缺、輕鬆寫意的事。」我們很少在大眾媒體看到這樣的訊息,總以為濃情蜜意,共度良宵,成就一個愛情故事。實際上我們知道那只是童話故事,伴侶在性事上的磨合不是那麼簡單的。如果想知道更多性知識,我推薦英國的另一部連續劇《性愛自修室》(Sex Education) ,每個故事都在打開我們的視野。

  雖然我買了《戀愛修課》漫畫第一到第五冊,目前第六冊(也就是完結篇)還沒出版,所以連續劇也有可能會出現第四季。期待還可以繼續看到這一對粉紅冒泡的小情侶,特別是尼克是我心中的天菜。本來前面一、二季看起來尼克只是憨厚的肉壯男孩,但在第三季有更多暖男的表現,真是令人暈船啊!我也想要有這樣的男朋友~

2024年9月3日 星期二

什麼是踏入同志圈?




  前幾天,一名在台生活的馬來西亞同志發文,好奇什麼是「同志圈」?因為他常遇到人家問他:「什麼時候踏入圈內?」他也很困惑:「這是可以選擇踏入的圈子嗎?」

  年輕朋友會有這樣的困惑我其實不太意外,因為「踏入圈內」已是比較過去的說法了。在相對性別友善,且交友更為便利的今天,有些事物或者界限在不知不覺間模糊、甚至消失。以手機為例,以前就只是隨身攜帶的通話工具,那時候我們的包包裡可能還有隨身聽、計算機、照相機、記事本等物品,各個工具各司其職,如今以前分工明確的工具統統都整合在你的手機。

  同樣的,「同志圈」的界限也變得更加模糊。二十年前,無論台灣還是馬來西亞,社會對同志還不是那麼友善。即便同志發現自己跟人們「不太一樣」,多數不敢跟身邊親友聊聊,更不敢到同志場所認識更多朋友,也許他得偷偷地,從報章、電視或圖書館的書籍去認識同志社群的部分資訊,了解自己到底怎麼了。

  經歷自我認同是一回事,但接觸同志社群又是另一回事。社會的不友善,讓許多同志朋友還是躲在櫃子裡,不敢去接觸社群,不敢讓身邊親友發現自己跟彩虹社群的任何蛛絲馬跡。除非自己長大了,有能力賺點錢了,或者遠離家鄉來到台北、吉隆坡等大城市,才較為放心接觸同志社群。這就是所謂的「進入同志圈」,「圈子」指的是一般異性戀難以接觸,但同志朋友可以安心交友找伴的封閉社群。在這個封閉的社群交友,我們也可以進一步認識自己還有整個社群,發現世界其實是那麼地寬廣。

  有些朋友們可能難以想像在上個世紀,同志如何「進入圈子」。但我們可以借助書籍(如《彩虹熟年巴士》、《阿嫲的女朋友》)、影劇(如《叔·叔》、《孽子》、《十七歲的天空》等)拼湊出他們的生活軌跡。每個人接觸同志社群的方式可能都不太一樣,有的可能是在新公園「出道」,有的可能去夜店,有的可能是參與同志活動例如讀書會之類。從異性戀霸權的空間逃走,遁入「安樂鄉」,在那裡可以隔絕風雨,與同志好友交心找伴。

  我這個世代還算是幸運,就算住在家裡,我們還可以在網路世界翱翔。我們在TT1069的各個版塊去搜索自己要的資源,在PTT的甲板或拉板參與論戰,與心儀對象用MSN傳情表意。在Grindr面世後,我們可以更輕易認識同一所學校、同一個社區的同志朋友。同志社群的資源更易獲得,交友也變得輕易。什麼1069、什麼是套子與潤滑、哪家gay bar好玩、什麼叫開放式關係等,我們可以從同志朋友那裡知道,也可以在鍵盤或手機按按按,找到需要的資訊。

  借助科技的便利,「經歷自我認同」跟「接觸同志社群」這兩件事的界線已漸漸模糊。同志已不需要特定的同志聚集空間才能認識自己、了解社群文化以及交友,即便身邊的異性戀親友也有不少人對同志友善,所以「什麼時候踏入圈內」就比較難定義了。這當然是好事,但我們也別忘記,每一個人的處境都不一樣,可能因為你身處的環境、你的性別認同而有所差異。有些人運氣沒那麼好,周邊的親友非常保守,也不一定找到合適的資源。所以在自我認同的路上會比較辛苦一點,要接觸更多像自己一樣的人就不那麼容易。無論你的性別認同或性傾向是什麼,我們可以一起擴大這個「同志圈」,甚至不需要再去標識或強調,大家都能舒適自在地生活。

2024年8月24日 星期六

女生,不為誰的想像而生




  本屆奧運結束後,性別議題仍然紛擾。著名作家持續指責台灣拳擊選手林郁婷、阿爾及利亞拳擊選手克莉芙(Imane Khelif)為男性。

  在這波爭議中,受到傷害的是女性運動員,同時也包括跨性別社群。女性運動員往往要盡很大的力氣,才能以符合「女性」的樣子參賽。稍微不如意就會被譏笑「不像女性」,這在之前的運動賽事也有出現過。

  我們的社會,從樣貌到行為舉止都在強化「男性有男性的樣子」、「女性有女性的樣子」,排除了那些塞不進二元框架的人。於是男生比愛心動作會被視為娘炮、外表陽光的女性運動員一直被追逼證明正身、玫瑰男孩被帶到廁所脫褲子、更不用說在性別認同路上跌跌撞撞的跨性別者。過於強調性別刻板印象,只是造成更多的傷害。經過這一陣子的討論,我相信很多人對性別議題多一點點地了解,至少我們知道,我們無法一刀切下去,用外貌、DNA、染色體、髮型等去斷定任何人的性別。

  林郁婷最近在台灣代言的衛生棉廣告,有一句口號我很喜歡——「女生,不為誰的想像而生」。用驕傲的姿態回應魔法,不去強調什麼樣的樣子、用什麼樣的證明來說明自己是真正的女生,而是告訴這大家:「女生,不是只有你想像的那種樣子。」

  前陣子新聞鬧得轟轟烈烈時,我手上沒有相近的樂高人偶。前幾天逛樂高小店時發現了這隻女性拳擊手人偶,開心地買下。那是樂高在2016年推出的第十六彈人偶抽抽樂,目前應該是絕版了。會打拳的女子真帥!

2024年5月30日 星期四

從TT1069開始的20年




  在我高中畢業以前,雖然知道了自己的同志傾向,但身邊幾乎沒有多元性別相關的資源,偶爾才從報章上看到同志相關訊息,所以常常有孤獨的感覺。家裡雖然有電腦但是沒網路,直到畢業以後才學會上網,常常跑到外面的網咖,趁左右無人時偷偷在Yahoo搜尋gay、同志、同性戀的字眼。2003年的時候離開怡保,遠赴雪蘭莪州加影的新紀元學院就學,在外住宿當然有更多的便利,我的同志身份也就從網路冒出來。當時瀏覽過的中英文同志網站很多,我還記得留言板形式的指男針、有交友功能及時事資訊的Fridae,還有日漸茁壯的TT1069同志貼圖交友網。

  TT1069是架設於美國的論壇,使用界面以中文為主,所以在論壇上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中文使用者,當然也包括馬來西亞。我還記得早期的TT1069有個交友區,有好幾個帖子是馬來西亞的網友。後來使用者越來越多,所以交友區再細分成各個地區,其中台灣、香港、馬來西亞幾個子交友區最為活躍。這個交友論壇除了交友區,也有貼圖區、電影區、情色文學區、聊天區等各個區塊,讓論壇使用者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

  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TT1069是在2003年9月29日推出,至今已有20年,而我是在2004年5月30日在這個論壇註冊的。當時使用的帳號water_fire_1984,其中「水」與「火」是從真實姓名提取的元素,1984不用說是透露年齡的暗號。早期我在同志圈化名「水火」,數年以後圈內友人改叫我「明越」,甚至直接用在臉書,不分圈內圈外。

  剛接觸TT1069的那幾年,也是我於現實生活出道的開始。第一次約網友吃飯、第一次跟網友過夜(卻沒發生什麼事)、第一次跟朋友到同志夜店、第一次參與網聚,都跟這個論壇有關。後來每個月都有人發起網聚,就只是主辦人揪一揪,大家一起吃個飯,逛逛街而已。後來我跟朋友合作,辦過幾次網聚。我們換了個方式,像學生社團那樣分工,規劃活動流程與宣傳,而每一次的網聚也訂定主題。我還記得那幾次的主題:「重返校園」、「我就是Superstar」、「準備好了嗎」,前兩次是我到台灣升學之前就參與籌備的網聚,第三個是我大學畢業後,繼續唸碩班前的暑假時回馬籌備的。中間兩年原本的朋友有持續舉辦網聚活動,但因為我人在台灣,也就無法參與。

  籌備TT1069網聚的經歷,讓我對同志社群活動開始有不一樣的想像。後來在台灣參與好性會舉辦的性別領show營,那是一個培訓性別社團幹部的營隊,營隊最後要根據那幾天所學,撰寫活動計劃書。我原本就學的元智大學並沒有性別相關社團,所以報名時很尷尬。很幸運的主辦單位並沒有在意這一點,讓我有機會參與五天四夜的營隊,學習更多性別相關知識。營隊結束前要發表的活動計劃書,我沒有校內性別社團的資料,於是便套用了之前在吉隆坡舉辦TT1069網聚的模式,加上我之前在新紀元學院時期參與學生會、系學會的經歷,對我撰寫性別活動計劃書有所幫助。在那以後,我長期參與小YG團體、甚至在桃緣居所服務,回首這些年的經歷,籌備TT1069網聚可以說是我在性別運動的起點。

  二十年過去,論壇裡馬來西亞交友區可說是物是人非,可能大家改用其他更便利的社群網站、也有交友軟體拓展交友需求。這幾年碰到當初在TT1069的老朋友,都是因為臉書保持聯繫,有時候也會聊到當年在TT1069的那些人、那些事。但我還是會常常到這個論壇,偶爾到聊天區、交友區看網友聊什麼,在電影區看看俊帥男優的演出。

2024年5月19日 星期日

你是不會被遺忘的——《年少日記》




  入圍第60屆金馬影展,也獲獎的《年少日記》在台灣跟馬來西亞上映的時候,我在臉書看到一些評論。可惜我沒趕上去年台灣上映時,還好附近的二輪戲院滿足了我的遺憾。觀賞這部電影時我多次流淚,有大半是因為孩童鄭有傑不被愛的場景。電影分成兩條路線,一條便是孩童鄭有傑在家裡求生存、求被愛的過程,另一條線是長大後的鄭sir,發現學生撕毀的遺書後,想盡辦法接住這名學生。

  孩童鄭有傑長得可愛,可是成績不好。父親是大律師,也是苦過來的人,他相信只要努力就有機會,但不努力就什麼都沒有,確實鄭家的一切都是爸爸辛苦賺來的。他對兩個兒子的教育理念便是好好努力就有成績。幼兒有俊功課好也會彈鋼琴,當然受到爸爸的疼愛;可是長子有傑就沒這麼幸運了,成績不好要留級,馬上引來父親毒打。媽媽雖然沒那麼嚴厲,但生氣的時候也會脫口而出:「如果我會離婚也是因為你」;弟弟是很聰明,但也不會教自己作業。常常來陪伴他的鋼琴老師也因為有傑怎麼都學不好,也被父親停止僱用。最喜歡的時刻,應該是躲在床上看漫畫。從漫畫的字裡行間,他也期許自己有所成長,總有一天變成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可是有一天聽到喜歡的漫畫作者跳樓自盡,有傑疑惑了:作者在漫畫裡寫的那些字句多麼鼓舞人心,「總有一天你會長大,成為你想成為的大人,不要放棄!」可是連漫畫家也都放棄了不是嗎?

  長大的鄭sir在尋找學生的過程,突然翻開了有傑的日記,因為日記跟自己手上的遺書都有類似的字句:「我不是什麼重要的人,很快會被人遺忘⋯⋯」讀到這裡會讓觀眾們心疼,寫下這句的學生遇到了什麼樣絕望的處境呢?電影前半部,我以為鄭sir就是長大後的有傑,因為走過不被愛的過程,所以希望好好接住學生。直至靈堂的照片,我們才發現鄭sir是成績優秀的弟弟有俊。因為哥哥的離去,讓他決定不再跟著父親的期待走,自己的未來可以是醫生律師,但他卻跟著哥哥的夢想,當了一個會照顧學生的老師。也因為當年旁觀哥哥被父親惡劣對待,他希望這一次可以接住學生,讓學生不再絕望。

  孤單是很多青少年可能會遇到的狀況,在學校與家裡,好像成績就是一切。青少年是人,也會有情緒、也會對自己或家人有所期待。但如果家人不愛自己,老師不了解自己,那種現實真的會令人窒息。有時候青少年可能察覺自己有需要求助,但家人不一定幫得了自己。像媽媽聽到有傑問能不能去看精神科的時候,她生氣地說有傑只是上課沒精神,精神科是給瘋癲的人去看的,她否決有傑的請求。鋼琴老師Ms Chen雖然對有傑很好,不強求鋼琴表現,也常常鼓勵有傑,但父親不滿意Ms Chen的教育成果,換了一個嚴厲的老師。當情緒出口一個一個地消滅,有傑感到自己不被愛,最後走上了天台。如果有機會抒發情緒,青少年也許感受到自己被愛,像躲避體育課的黃家怡同學,她感受到梁sir和蝦姐的關心,給他們看到以前割手留下的傷疤,也有給他們擁抱。

  會考前一天,是同學在學校的最後日子。鄭sir仍然找不到那名寫下匿名遺書的同學,他在黑板寫下自己的WhatsApp號碼,說願意當同學的朋友,若有需要可以找他。電影的最後,還真的有名男生主動私訊老師,聊聊自己的議題。這部電影,也是回應導演卓亦謙曾經遇過的憾事。卓導的友人輕生,可是前一天卓導遇到友人的時候沒察覺異樣,後來才知道友人身邊的人不支持他走電影這條路。有時候如果我們願意,可以陪伴朋友,多聊一下,雖然不一定有直接的幫助,但也許會給當事人一些力量,繼續求存。每一個人都值得被愛、被記得。

2024年5月17日 星期五

同棲時間




  今天是世界反恐同日,來看三點水製作的這一部舞台劇《同棲時間》。述說一對跨國同性伴侶在交往一年後發現彼此是兄弟,然後兩人開始在感情跟身份認同的路上拉扯,除了兩名主要角色,還有幫房東收租的跨性別。這部舞台劇去年曾經在馬來西亞製作演出,引起馬來西亞華人同志社群的關注。

  今天來觀賞這部舞台劇,同時也好奇劇情搬到馬來西亞的時候會有哪些更動,像今晚舞台上,兩個男生赤裸裸的床戲大概無法原汁原味呈現了。對於床戲,可能看慣各種片子的我已經難以起心動念,只是還是很好奇他們如何借位以避免走光。令我眼睛一亮的是跨性別女性的角色,在演出中我們也看到了她的困擾,到底要不要真的去性別重置手術,自己一路上這麼努力是為了獲得誰的認可還是自己真正想要?

  五年前的今天,我們見證立法院給同志社群的好消息,但那不是終點,別運動的路上仍有許多議題需要處理。

2024年4月30日 星期二

《自戀男神》

 



《自戀男神》是一部接觸兩個跨世代的美男,一個是遲遲無法產出新書的繪本作家,一個是有穩定伴侶的性工作者。作家是個糟老頭,哀怨才華與青春不再,哀怨自己的孤獨人生。其實很多時候,這些都是自己造成的,當別人靠近自己的心裡時,總是用惡毒的語言把人推開。轉過身來,卻又對年輕男孩完全付出。也許他最愛的是那年輕的自己,也慶幸是年輕的他拉著自己,公雞背後的陰影才化成彩虹。
年輕男孩不知道家人是什麼滋味,因為父親很早去世,與媽媽的關係也不好。當男友提議到戶政單位登記為伴侶時,年輕男孩有些躊躇。當他參與老作家的交友圈,了解老年同志們曾經歷的風雨,以及老年社群的樣貌,也許因為這樣他對於未來的想像更加踏實。無論是男孩還是作家,因為彼此共車的一段旅程,兩人勇敢地奔向自己的未來。
這部電影場次很少,趁還有時間趕快來觀賞。

2024年4月2日 星期二

《十七歲的天空》二十年

 

  2004年4月2日,《十七歲的天空》上映。這是台灣同志電影滿有趣的一部,因為步調輕鬆,受到許多人的喜愛。那時候同志主題的影視不多,李安的《喜宴》已是十年前的電影,近一點的《藍色大門》仍在探索自我;改編自小說的《孽子》影集在2003年於公視播出,說的是七零年代新公園的青春鳥們,飛到哪裡都不知道。

  2003年舉辦了第一屆台灣同志遊行,但參與者不多,不像現在終點舞台旁一堆廠商擺攤,水洩不通。可是也在那一年,副總統說愛滋是天譴,同志書店負責人因為進口男體寫真被起訴。次年的春節期間,警方破獲了某個性愛派對。那年的過年同志社群不太好受,電視台新聞都是近百位男同志只穿一條內褲蹲著的畫面,不敢出櫃的同志只能眼睜睜看著身旁的家人撻伐這群不知羞恥的男同志。

  那時候的社會對同志還不是那麼友善,但有些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讓同志現身,慢慢地讓社會可以認識同志。2004年的這部電影《十七歲的天空》,述說一名踏入大城市的男同志,在愛情路上的跌跌撞撞。主角是現在依舊有魅力的楊祐寧, 還有來自香港的Duncan,再次飾演同志的金勤。為了宣傳影片,劇組也有上《康熙來了》。比較歡樂的氣氛,讓同志社群似乎不必那麼淒慘的感覺。

  今天的台灣,同婚專法快滿五年,各種題材的BL劇或者同志電影一部又一部。《十七歲的天空》不是最早的台灣同志電影,但確實是早期少見的同志喜劇。謝謝這一群男神們演繹的烏托邦。

備註:
《十七歲的天空》預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0BJCgCUBqs

主題曲:洛客班《我想你的快樂是因為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C0_gD_H9xM

《十七歲的天空》導演及演員上《康熙來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khhpQjQp_8

2024年3月25日 星期一

做愛·戀愛·說愛

 

 
  最近看完了這部《愛愛內含光》,很喜歡這部劇。前些時候在網路流傳的部分片段,林哲熹與巫建和在阿嫲的靈堂前做愛,非常搞笑。真正看完這部劇以後,覺得這跟《性愛自修室》一樣讚耶,都是在討論性愛議題,包含開放式、自慰、除毛、師生戀、撞號、性冷感等。
 
  在每一集的最後面,都有邱曖(詹子萱飾)在自己的頻道去談各種各樣的性愛話題,每一集的主題如下:
  1. 女生自慰正常嗎?
  2. A片是好的性愛教材嗎?
  3. 譚崔是什麼?
  4. 初夜情結真的存在嗎?
  5. 菜花是什麼?
  6. 壓力大時做愛會有幫助嗎?
  7. 男同志撞號怎麼辦?
 
  菜花那一集,讓我想到之前工作時的內容之一:愛滋與性病防治宣導。愛老師頻道所講的也是我在學校現場演講的部分內容。一直以來,我們在性愛的話題都一直隱晦討論,沒有正確的知識也就無法應對各種狀況,甚至影響關係的經營。就像前些時候,還有人來電到我們辦公室遊說我們參與放生活動,以治療愛滋。雖然當下覺得好笑,但想想這也很悲哀的,因為現在談愛滋已不再是人人聞之色變的絕症,我們已經在談預防性投藥、談U=U、談去污名、談長照,甚至是長效針劑。認識性病的傳染與預防,還有好好聊各種性與身體相關議題,我們才能去溝通彼此在關係中的需求。
 
  在這部劇中,主要角色都有跟伴侶起過爭執、衝突的場景。人們之所以產生衝突,很多時候是因為彼此之間的期許不一樣,你有你的堅持,他有他的立場。伴侶之間很多時候如果沒有溝通好彼此的期待,衝突會越來越深,甚至會把彼此推向更遠。
 
  如何處理關係中的危機是一門學問,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方式。有些人會指責對方,例如美芝(苗可麗飾)生氣丈夫邱正男(洪都拉斯飾)在結婚紀念日前竟然還在打手槍,在家人面前給丈夫臉色看,卻不曾真正跟丈夫溝通自己的失落與需求;有些人是自己冷漠以對,例如面對太太的性需求,林世傑(馬志翔飾)常常以工作忙碌的理由逃避;有些人會講大道理,例如邱曖跟炮友周平克(柯震東飾)在激情後,平克追問邱曖的心情是否還好,就說了一大堆道理,就是不說自己的心情;也有些人是關注對方多於自己,討好對方是要務,例如邱宥森(林哲熹飾)與前男友亨利(隆宸翰飾)在交往時角色撞號,可是他都屈從對方的意願,於是在性關係中並沒有真正爽到,只是讓肉體成為維繫關係的工具。
 
  有時候解決關係之間的問題,關鍵在於雙方有沒有真正對彼此坦誠。像是邱葳在逼問之下,林世傑終於把話說出口:「我現在要講的,你不會喜歡聽,好嗎?」「好,我說好不好?你聽清楚了,我不知道我喜不喜歡她,因為這個問題我想都沒有想過。可是我很清楚知道,我很不喜歡現在的你。」雖然雙方在吵架,但終究把自己在意的說出來,就有機會促進彼此的了解。後來雙方在討論邱家兩老事情的時候,也決定一起去找婚姻諮商,對自己誠實。
 
  整部劇看下來,《愛愛內含光》跟《性愛自修室》一樣,都是借助性愛來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期待有更多好劇,讓我們好好去談身體的事。

2024年3月23日 星期六

324 之路過現場


   318運動期間,有件不能忽略的事便是323晚上的行動。在佔領立法院後,因政府未正面回應抗議事件。於是有民眾突破行政院,之後抗議群眾和在場警方發生衝突。凌晨兩點,警方開始舉牌警告,執行清場任務,不少民眾在衝突中受到警方暴力對待。這一晚,恰巧有一群馬來西亞朋友也路過現場。

  十年前的這個時候,馬來西亞旅台同學會在後門咖啡(已歇業)舉辦了一場講座:《馬來西亞民主運動的想像與現實》,主持人是會長官世峰,與談人有世新大學博士後研究員黃國富,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那時候是505大選後的次年。2013年5月5日的馬來西亞選舉,在野黨聯盟雖然獲得過半票數,然而票票不等值,執政聯盟憑著選區劃分優勢贏得選舉。當時馬來西亞積極參與淨選集會、反萊納斯等社會運動的民眾感到失落,在台學生也不例外。2014年,馬來西亞旅台同學會舉辦了這場座談,邀請留台學子一起討論馬來西亞的現況與未來。

  講座還沒結束,我們就在臉書劃到民眾進入行政院的消息。所以講座結束後,我們也都前往行政院。我記得那時候我們也跟著民眾坐在行政院的空地上,呼喊警方後退。直到警方舉牌準備清場時,我們幾個馬來西亞朋友討論此時應走為上策,因為我們也不知道如果留下來被警方抓到後會怎麼樣、也不知道會不會因此被遣返。我們離開現場到附近的麥當勞休息,但還是關注行政院那邊的舉動。

  此後的事,警方清場,民眾被打傷、被逮捕、被起訴,這是大家在網路就可以找到的資料,不在此贅述。318運動期間的另一件大事,便是3月30日的大遊行,據主辦單位估計約有50萬人參與,我想這中間應該有不少民眾可能是看到參與行政院行動的民眾被警方暴打的畫面,而激起的不滿。

  330遊行前,有PTT鄉民爆料,說移民署打電話警告外籍人士勿參加。馬來西亞在台學生之間也在討論要不要參與330遊行,同時擔心被遣返。後來我翻到移民署函復台灣人權促進會的文,解釋外國人停、居留期間參與合法集會的相關規定,如「外國護照簽證條例」、「入出國及移民法」等,提醒參與者還是要小心。

  事件過去十年,相關法條也有修訂。如果未來在台僑外生想要參與各種集會遊行,我還是會建議先看清楚法條,以及盤點自己手上有的資源,並衡量參與的後果。你可以參與,但也要記得降低自己的風險。

p/s:照片取自公民行動影音記錄資料庫

2024年2月20日 星期二

在老街場的涼茶王故居


 
  在馬來西亞,何人可涼茶家喻戶曉的沖泡茶飲,可以清熱解暑,舒緩感冒症狀。前幾年就聽說在怡保設立何人可紀念博物館,此次回來怡保也去了一趟。

  原來創辦何人可這個品牌的何繼昌先生,是土生土長的霹靂州人。小時候在江沙幫忙父母的茶室生意,後來對中醫產生興趣,開設中藥行。日據時期結束後,百廢待舉,何老先生在友人鼓勵下,用身上僅有的四塊錢拿了出來,以他對中醫藥草的知識,沖泡茶飲到處販賣。當時他就以茶包的形式,騎著腳踏車一個城鎮一個城鎮去賣。

  如今的何人可已是馬來西亞有名的品牌、何老先生於2007年辭世。至於這座博物館是在2016年設立,座落於怡保有名的二奶巷附近。除了週一公休,其他都是早上10點到下午4點,免費入場參觀,可以現場預約。館內會有員工講解,然後是自由參訪時間,可以隨意拍照。博物館所在就是何老先生的故居,也是何人可藥行的起點,內有何老先生的生平、企業發展經過、舊時使用過的物品等等。由於是老屋,上下樓梯只能一人經過,故參訪請跟館方預約時間,避免人潮太多影響老屋安危。

  結束參觀後,館方邀請訪客喝六小杯他們的涼茶,並介紹每一種涼茶的特色。茶如品牌,任何人皆可飲用。他們不會強迫消費,像我這種阿桑,看著鮮肉員工辛苦介紹的模樣,當然會現場掏錢出來買點東西以表支持。

2024年2月16日 星期五

我在山城看《雨城》


 
  很久沒有在馬來西亞看電影了,這一次回來給馬來西亞電影捧場才想起票價是多麼的便宜啊。我花了區區馬幣12元(大約台幣79元),在老家山城看隔壁雨城的故事。老家怡保,環山抱水,靈氣所鍾,故有「山城」美譽。位於怡保北邊的太平,常年降雨量4000毫米,空氣潮濕,人們稱為「雨城」。

  《雨城》這部電影的背景設定為太平這座城市,除了特別加入劇情的「賭雨」文化,也不斷用連綿不斷的雨天鏡頭表示角色們的心情。片中朱家人用英語及粵語夾雜說話,給我的感覺比較不像是在地太平人。但身為馬來人導演,執導一個粵語為主的故事實屬不易,這也是為什麼在這麼多賀歲片之中,我反而選擇了這部《雨城》。

  片中熱衷於「賭雨」的老朱,是一家之主,也是家庭衝突的根源。熱愛傳統文化的他,以「我是為你好」的態度面對子女,這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其實給子女造成了困擾。長子Isaac熱愛音樂,卻被父親安排讀醫學系,希望他成為太平最好的醫生;次子Alex好像很有生意頭腦,但要前往吉隆坡發展的時候哦卻不敢先告知父親;么女Ruby本來計劃與男友結婚,共創事業,但父親卻私下找男友,讓男友消失。

  與老朱相反,母親Aileen默默支持著三位子女。她是選秀比賽的得獎者,卻在老朱家人身上看到她嚮往的家庭與文化氛圍,所以拋棄錦繡前程,當個好太太好媽媽。她無怨無悔愛著家人,可是卻患了癌症。有好幾次她想把體檢結果告知家人,但看著每一個人苦惱的神情,她又默默地吞回去。一直到某次餐桌上家人吵鬧的時候,她才為了平息家人間的紛爭才把事情說出來。

  前面說的老朱,其實有點像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感覺,除了把持父親這個角色,但跟家人之間的親密度有差異。當Aileen說出自己患癌事實後,他不是好好陪伴太太,而是異想天開找了風水師傅前來改運。當Issace透露醫院實習生活很辛苦、壓力很大的時候,他只是一味地說:「你可以的」當Ruby抱怨自己的感情生活被影響,他理直氣壯地說是為了女兒好。也因為老朱的性格,輕佻的Alex也不敢跟他商量前去吉隆坡做生意的事,因為Alex知道自己開口只會引來臭罵。老朱完全沒發現自己的性格讓整個家庭變得扭曲,一直到Aileen不支倒地,一直到他得知Issac因使用成癮物質及工作出錯,早已被醫院開除,他才驚嚇不已。

  故事的最後,導演安排了一個快樂結局,Issac成功戒毒,Alex也看破生意夥伴的手腳回來太平,Ruby的男友也回來找他了,Aileen終究接受用醫學正統方式努力抗癌。但我覺得這個轉折有些勉強,無論現在工作還是之前的工作,我看到的是成癮物質使用者要康復沒那麼容易,一路上跌跌撞撞的,短時間內並不是那麼容易奏效。Issac在電影中後段已是上癮的樣子,片尾大結局卻恢復片頭時眉清目秀精神奕奕的樣子,實在不科學。明明Aileen仍在抗癌,但是片尾三兄妹的言行之間彷彿母親早已仙去,感覺有些刻意。至於老朱,經過這一場驚嚇,大概也有些改變,在女兒新店開張時幫忙張羅大小事,我喜歡這樣的安排。

  但是事實往往不會是電影演的那樣,很多時候我們失去了才驚覺自己過去有哪些問題。今天跟朋友聊到感情的事,很多時候因為我們要失去了才努力做這個做那個,甚至有時候只是做個樣子表示自己有改變,然而如果沒深刻自省,也許之後還是會故態復萌。也許認清自己「不是一個完美的人」,才不會把現有的事視為理所當然。

2024年2月6日 星期二

《金剛戰士:昔日與永遠》

 


  回來馬來西亞另一件大事,就是用Netflix觀看《金剛戰士:昔日與永遠》(Mighty Morphin Power Rangers: Once & Always)!

  1992年,娛樂界商人海姆薩班(Haim Saban)及福斯電視台的兒童節目製作人瑪格麗特洛施(Margaret Loesch)合作,跟東映公司取得恐龍戰隊的版權,帶回美國重製。為了迎合美國市場,片名改為金剛戰士(Mighty Morphin Power Ranger)。除了變身後打鬥畫面,主角們的日常則是另行拍攝,背景為美國的高中。

  當年這部《金剛戰士》在美國紅起來,接連也影響在其他地區的播放,製作公司也陸續拍攝後續的超級戰隊。2023年是《金剛戰士》播放的三十週年,Netflix於4月19日推出了這部紀念作品,找來當年的主要演員回巢,引起粉絲的熱烈討論。但不知道為什麼,台灣、香港(還有哪裡)無法觀看,等到回來馬來西亞的期間,找機會重溫。

  這部片是設定在三十年後的今天,幽冥女王的怨念再度集結,擁有新的身軀。她與第一代的金剛戰士戰鬥時,殺死了初代黃戰士,後來又抓走了綠戰士、紅戰士、粉紅戰士。逃過一劫的藍戰士比利與黑戰士塞克想法設法阻止女王的陰謀,也招來了二代紅戰士洛基、二代粉凱琳,而初代黃的女兒明明也想為母親復仇而加入這場大戰。這部片中規中矩,但應該是金剛戰士給老粉絲的一封情書。

  在現實生活中,初代黃的演員Thuy Trang已於2004年車禍去世,而飾演綠戰士的Jason David Frank沒有參與演出,前年也輕生離去。初代粉紅Amy Jo Johnson推辭,初代紅 Austin St. John則面臨官司。剩下的初代演員也只有初代藍David Yost、初代黑 Walter Emanuel Jones,二代紅Steve Cardenas 、二代粉紅Catherine Sutherland。至於二代黑Johnny Yong Bosch 、二代黃Karan Ashley 則以螢幕對話方式客串。Richard Steven Horvitz聲演Alpha 機器人第九代、Barbara Goodson 聲演 幽冥女王。除了飾演那一對活寶的演員沒到,基本上初代、二代的演員聲優都聚集了。

  這部電影除了再一次讓大家看見金剛戰神(Megazord)合體大戰,也藉由一些回憶畫面讓老粉絲可以跟想念的兩位演員正式告別。在老粉絲的眼裡,這群人一日是戰士,終身就是戰士(“Once a Ranger, Always a Ranger,”)

2024年1月21日 星期日

陪伴台灣走向亞洲第一的尤美女

 

  今天《亞洲第一:尤美女和台灣同婚法案的故事》作者陳昭如與主角尤律師在瑯嬛書屋聊聊,分享過去推動婚姻平權的經歷。自1958年首位女性向台北地院詢問可否跟女性結婚,直到2019年同婚專法通過,台灣同婚之路可說走了一甲子這麼久。

  尤美女律師自2012年起代表民進黨出任不分區立法委員,兩屆任期內積極推動同性婚姻法案而受到同志社群的尊敬。
在爭取同性婚姻的這條路上,許多政治人物、社運工作者甚至同志社群許多人都積極推動。我何其有幸,在台十多年來參與多次的遊行、動員,2019年的世界不再恐同日,與居所的朋友一起見證台灣通過同婚專法、見證雨後的彩虹。

  閱讀去年10月出版的這本《亞洲第一》時,那些年硝煙四起的選戰彷彿又浮現在眼前。尤委員面對反同勢力的同時,也面臨來自政府、黨團、挺同團體的壓力,但她仍舊試圖為同志社群多做一些什麼。我也回憶起那些年我們經歷過的時刻,例如彩虹圍城、婚姻平權小蜜蜂、宣導兩好三壞公投等。許多時候都看見尤委員陪伴的身影。在公投當晚,開票結果令同志社群氣氛低靡,尤委員仍打起精神到二二八紀念公園,鼓勵在場的同志,不要中途下車一起繼續往前。真是令人感動。

  這本書之所以面世,是尤委員認為台灣同婚之路經歷立法、釋憲、公投,又回到立法的路上,與其他國家不太一樣。權利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要爭取的,這些經歷更值得書寫下來。

  尤委員不僅僅是關注婚姻平權議題,其實在立委任期內也處理過許多其他法案。在擔任立委以前,尤委員在性別平等的工作上就有不少經歷,從加入婦女新知建構婦女意識,再參與起草男女工作平等法、推動民法修正等,也曾面臨鋪天蓋地的反彈。

  尤委員表示許多社運團體會認為有些社運人士帶著社會期待進入體制後「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尤委員認為換位置就一定要換腦袋,因為不同位置有不同考量,無法用之前的經驗去處理。很多時候位置越高,說話的空間越小,因為說出來的話會影響更大。尤擔任過反對黨的立委也當過執政黨的立委,說話空間也有不同。

  尤委員再說明,像有些區域立委即便是支持同婚,但礙於樁腳有許多是對同志有偏見也保持反對立場,無法正面表示支持。要一一說服其實不太容易,但尤委員還是秉持正能量,相信溝通能改變偏見,書中也有舉例,有天晚上尤接到了民眾來電,當時助理都已下班,但是尤委員還是花了接近一個小時,跟反對者溝通同婚法案。

  即便是假消息流窜的今天,尤委員還是提醒大家溝通,更要記得對方也是人,了解對方的感受及憂慮,我們才有機會好好去談彼此的差異。如果台灣同婚法案通過帶給我們什麼重要的學習,我想那就是溝通。謝謝我們心目中的「美女」。

2024年1月13日 星期六

2024 台灣總統及立委選舉後記

 

  恭喜美德贏台灣!恭喜台灣選對的人,走對的路。

  本次選舉有7位出櫃同志參選立委,其中黃捷在高雄市第六選區當選,恭喜她。苗博雅在台北市第六選區有大約七萬人支持,但可惜撼動不了深藍票倉,對手羅智強當選。新北市第九選區的陳愷寧(新北市第九選舉)有大約二萬人支持。至於另外四位不分區候選人:林詩涵(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吳伊婷(綠黨)、張竹芩(綠黨)、史惟筑(台灣基進)代表的政黨,無法在本屆超過5%票數,故而無法擠進去國會,非常可惜。本次選舉未能前進或者留任國會的,例如鄭運鵬委員(2006年與蕭美琴一起推出同性婚姻法)、王婉諭委員(多次在國會質詢性別相關議題)等,實在讓人開心不起來。

  更令人不開心的,還是有同志不友善的政治人物當選,例如台北市第八選區的賴士葆,在台灣實施同婚專法後叫囂隔年國民黨上台後要改回來;又例如民眾黨不分區候選人林國成,競選期間譏諷苗博雅的性別氣質與穿著,真是叫人頭疼。

  選舉結束,但同志團體仍持續關注國會政策,為國家與地方的多元性別努力。


附錄:
2024年台灣總統與立委選舉結果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聲明
https://hotline.org.tw/news/3407

彩虹平權大平台:大選開票結果出爐,友善正副總統,首位同志立委,友善立委候選人20位 當選!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811715354325003&set=a.646802824149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