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政治圈爆發#Metoo風波,臉書出現一個又一個倖存者,鼓起勇氣說起不愉快的過去。被點名或者涉嫌性騷擾的加害者有厭世工程師、薛朝輝、蔡沐霖、陳右豪、林男固、張宇韶、王丹、貝嶺等人。性騷擾不會只出現在民進黨,更不會只出現在政治圈,在我們周遭還有更多,可能因為當事人還沒準備好,或者是證據仍不足,所以沒有多少人知道。
在一個月前,台灣許多人都在熱烈議論《人選之人--造浪者》的劇情,無論是陳家競主任與妻子吳芳婷的相處,翁文芳與伴侶、親人之間的互動,張亞靜對抗性騷擾的歷程等,都是大家深有感觸的劇情。
在《人選之人》爆紅以後,我們看見了經濟系學生會候選人陳柏錞及謝易陶以嬉笑的態度、在政見中歧視女性、LGBTQ、僑生、胖子等,荒唐的戲言引起社會的憤怒。過些時候,宜蘭縣民進黨議員在聲援遭受性騷擾的消防員時,國民黨宜蘭縣議員黃浴沂卻嘲諷當事人是故意引誘人家去看,也是非常荒謬的事情。在公開的性別歧視言論後,近期我們又看見了許多難以浮上檯面的性騷擾事件。
這部劇似乎給了好多人勇氣,讓他們站出來揭露政治或社運明星光環下的不堪。一部劇就有這麼大的威力嗎?我覺得不是,因為在之前有更多教訓。像是新北市政府衛生局職員林于仙跳樓輕生控訴前老闆廖泰翔性侵,藝人鄭家純指控翁立友在尾牙性騷擾。無論是林還是鄭,在控訴不愉快經歷之後也引來質疑,為什麼不反應為什麼不報警,這也是性騷擾受害者常見的回應。
鄭家純後來展開性騷/性侵真人故事募集計劃,收集了大約150封信件,讓倖存者們以手寫或打字方式,訴說親身經歷的故事。這些故事說明了,我們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
《人選之人--造浪者》劇中的副主任翁文方,曾因為出櫃參選受到老黨員的羞辱,最後因激烈的回應方式在選舉中落敗。當文宣部的小夥伴遇到問題時,她給當事人張亞靜打了一通電話,說:「我們不要這樣算了」。在張亞靜的事件後,公正黨黨主席林月真寫了一封信,她說「我知道我做的遠遠不夠,請等待這個社會追上妳們的那一天,我會為了這個目標前進。」這幾句話不是寫給倖存者而已,也是寫給社會的我們。在過去,我們可能遇到了性騷擾或性侵害,但不知道怎麼反應,或者保護自己;又或者,我們不知道自己身邊的親友發生了什麼事,甚至接不住他們的需要。
在追求性別平權的路上,我們不一定剛好是翁文方或者林月真,但我們可以像張亞靜的阿公、公正黨文宣部小夥伴那樣,陪著張亞靜一起走,手寫的幾個字,小小的一個擁抱也都是重要的陪伴。這幾天事件一個接一個爆出,是因為倖存者們看見社會聲援的聲浪,感覺自己不孤單。
陪伴也是很重要的力量,大家攜手可以抵抗風浪,甚至一起營造更為友善的社會。
#人選之人
#Metoo
2023年6月3日 星期六
我們也可以是「造浪者」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