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日 星期日

请正面认识爱滋病


『當今大馬』的連接: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215633

紀錄片《那些年,我們在這裡》(We Were Here)的預告片:

==============================

上两个月我和朋友看了一部纪录片,名为《那些年,我们在这里》(We Were Here),这部纪录片叙述1980年代以后,男同志社群如何应对爱滋病的过程。这部影片访谈了五位人士,有医护人员、民间团体成员、小贩等,从不同角度叙述那个时代经历的事。

那时候旧金山的许多人莫名死去,医学界也不知如何治疗。后来社会发现死者都是男同志,于是下意识认为这是男同志特有的疾病,宗教人士更认为那是上天对同性恋者的惩罚。当大家翻开报纸时,整个版面满满都是讣闻,旧金山的男同志社群人心惶惶,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轮到自己。

因为死亡的恐惧、疾病的污名,迫使同志社群前仆后继,竭尽所能寻找治疗的方式。除了男同志,当时一起投入这场战役的还有女同志社群、关心爱滋病议题的感染者,他们集结起来努力研发新药,也用游行抗议的方式争取应有的资源。

不安全性行为是感染原因

这些努力终有回报,今天的我们对爱滋病有更多的理解,也弄清楚了HIV病毒的传染途径:不安全性行为、共享针筒及母子垂直感染。

NONE说到不安全性行为,很多人以为男男肛交就是不安全,就会得到爱滋病。有人一直打压同志权益,其中一个理由就是防止爱滋病情扩散,我们的首相夫人就是这么认为的。但实际上无论男男女女,只要在性行为的时候没有做好安全措施,还是会感染到HIV病毒。很多人以为自己是异性恋,或者是自己很乖不会出去拈花惹草,结果跟伴侣无套性交时感染到病毒。这其实是个警讯——人们总以为自己很安全,但我们对爱滋的认识还不够。

因为不理解爱滋病,于是很多人便以为握手、一起吃饭、一起游泳、打喷嚏都会传染爱滋病。事实上HIV病毒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强悍,它离开人体半分钟到三分钟内就会死亡,所以传染途径有限。以前听说有人坐在电影院的位子上被针扎到,于是感染了爱滋病,今天看来是无稽之谈,可是类似的谣言还是持续散播。

蒙受污名与歧视

出于恐惧与无知,很多人不知道如何面对爱滋感染者,他们希望这些“肮脏”的病人能够远离他们,甚至被隔离。为了找出爱滋感染者,他们试图归纳爱滋感染者的特征,凭着过去的新闻画面,他们想象的感染者是面容枯槁,四肢干扁,或者是痘疤处处的。

事实上很多感染者从外表上看不出来,他们按时服药,作息正常,不少人甚至比所谓的“正常人”还要健康。如果凭着刻板印象寻找感染者,就像拿着“辨识LGBT指南”揪出同志一样可笑,也侵犯人权。

爱滋感染者的人权往往不被重视,社会上总是认为感染者是自找的,是淫乱而得病的。如果爱滋感染者不小心被“出柜”,他们会失去工作、失去伴侣、失去朋友,甚至被迫远离家乡,间接影响了治疗。有些感染者无处可去,便来到收容感染者的中途之家,但如果中途之家被邻居发现,就会被排斥被骚扰,不得不搬走。因此很多感染者从此戴上面具,避免失去一切,可是这不应该是文明社会该有的现象。

比起片中的时代,我们有了更好的药物可以控制病情,不会再对爱滋感到恐慌,但歧视无所不在。爱滋病与同志同时承受着污名与歧视,但就连许多同志也在歧视感染者,极力撇清同志与爱滋议题的关系。这样的做法其实只会让感染者继续被污名化,无法解决问题。我们不能把爱滋等同同志,但必须透过教育澄清误解,让社会看见两者的处境。

12月1日是世界爱滋日,无论你是HIV+(也就是感染者)还是HIV-(非爱滋感染者),我们都要有正向的想法,对爱滋议题有正面的认知。且让我们一起配上红丝带,教育旁人关于爱滋的正确知识,与感染者一同向病毒宣战吧!

2012年11月11日 星期日

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的名稱與理論立場


Copy From:http://sex.ncu.edu.tw/history/history.htm

我們的名稱就是我們的理論立場
「性∕別」的命名──特別是那條斜線的誕生──反映了我們近20年來在女性主義理論上的反思。中間的斜線至少包含四層在具體台灣社運經驗中覺悟的意義︰
  1. 超越簡單二分:「性別」並非簡單的男女兩性分野,而是還有其他許多可能,例如各種揉合或跨越性別的呈現和認同。「性∕別」因此以中間的斜線來凸顯「性別」內部的多元流動、曖昧複雜、分裂不穩,性別也自此成為預設了跨性別的理解。
  2. 緊密相連而相對獨立:「性∕別」在視覺上一方面維持了「性別」與「性」的交集,另方面斜線也明確指出兩者不可化約。性別無法專斷的指定或限制其性實踐或慾望,性也不必然受制於異性戀的性別角色想像。
  3. 多元差異的「性」:「性∕別」的斜線表達了「性」中有「別」(差異),指出「性」的多元異質和內部差異,以及社會文化對不同性相所賦予的階序位置,及其中存在的壓迫關係,這些都構成了性政治的內涵。
  4. 糾葛其他社會差異:「別」包含各種差異,不僅止於性別與性領域內的差異,因此「性∕別」的斜線也表達了性別、性、與其他「社會差異」(階級、種族、年齡、身體……等)的複雜關連。 

2012年11月2日 星期五

台北十年同志游行有感

當今大馬的連接:http://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213150



文:明越
抵台唸书以后,总是不会错过台北的同志游行,去年同志游行遍地开花,我也参与了花莲、台中、高雄各地举办的游行活动。今年的台北同志游行是第十届,刚好也是我第十次参与同志游行。

十次,十年,对我、对游行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以前一直向往台北,因为这座城市展现了其包容力,对同志友善,许多亚洲同志都向往这里,我也不例外。但是参与多次游行下来,总是觉得缺少了些什么,也许是一种更强的认同感。

过去参与游行时,由于学校没有性别相关社团,所以我都是跟朋友的团体一起走。直到前年的游行,一位旅客身上的国旗与州旗,提醒了我们:何不以马来西亚公民身份参与游行?

马来西亚不那么多元

这两年马来西亚的公民运动进步不少,从干净选举、环境保护、古籍维护等,我们欣见更多公民挺身而出。但是在性别平等运动上,我们还有很多要做的事。例如很多人看不见女性受到的压迫,一直以为女性主义就是要反过来镇压男性;很多人因为自己的性倾向而被歧视,也有很多所谓的“娘娘腔”、“男人婆”被霸凌。

在各个网站上不乏对LGBTIQ(lesbian/gay/bisexual/transgender
/intersexed/questioning(or queer),意即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变性人/跨性别、阴阳人、疑性恋[或酷儿])的歧视与偏见。虽然马来西亚号称多元种族、多元宗教,但很多议题其实并不那么多元,特别是性别议题。

“男生应该像男生,女生应该要像女生”这样的想法深深地藏在大家的心中,不符合大众期待的男男女女被归类为第三性,这个社会并没有打算去理解LGBTIQ之间的差异,也不打算让他们获得应有的权益。

去年的性向自主活动本来是大众理解LGBTIQ的机会,但因为开幕嘉宾是净选盟主席安美嘉,于是整个活动被炒作进而被禁。今年一些保守分子更是举办了反LGBT的集会,藉此一石二鸟攻击净选盟。前些日子在教育部的护航下,某些团体发行了辨识LGBT的指南,指南中对男女同志的刻板印象令人喷饭,成为国际笑话。

因此这一次的同志游行,我们再度集结,以“V R Malaysian”的名义参与游行,名称中的V不只是We的缩写,也是反讽指南中的迷思(穿V领就是男同志)。这次的游行,我们的队伍也喊出了一个口号:“我要性向自主,拒绝政府猎巫”。

拒猎巫般揪出同志

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做自己,展现不一样的性别认同,我们拒绝政府与师长如猎巫般揪出男女同志,进而“纠正”他们。“尊重差异,接纳多元”是我们共同的理念,我们希望各种声音能被听见,不同的性倾向与性别认同都能别接纳。

除了声援性向自主,我们也置入性行销另一个大马的议题——干净选举。游行队伍依据六色彩虹分成了六个队伍,我们报名时选择了黄色大队。我们没有强制各位朋友穿上黄色衣服,但还是有不少朋友意会地穿上净选盟的衣服,在游行时喊出了Bersih。

也许有些人会认为我们搞错了主题,但我认为社会议题的游行和集结,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各种议题都能够提出来,各种声音都能被听见,因为很多时候各种社会议题面临的敌人是一样的,是那庞大的霸权/结构。

台湾的同志游行常有其他社会团体声援,顺道带出自己的理念,例如外籍配偶、劳工等;而其他议题(如反媒体垄断、身障、核电等)的游行也不乏同志现身,带出同志的诉求与心声。我们希望大家都知道,这些议题是可以息息相关的,主题是不会被模糊、被骑劫,但我们却有了多元的视角。

看见性的恐惧症

另一个展现同志游行多元的面向就是参与群众的创意装扮,很多人不理解为何同志游行总是裸露扮装,这不正好显示同志都是滥交、不正常的吗?但如果我们仔细思考,其实会发现这样的想法是出自我们对性的恐惧。

社会对性/别的态度是很保守的,我们把一部分的性/别展现规划为“正常”的,其余的都被污名化。我们对性其实是很有兴趣的,但在台面上我们遮遮掩掩,不敢正大光明地讨论性/别。我们天天打卡,说自己在哪里享用美食,同样是人身欲望的性我们却塞到角落。

同志游行的裸露与扮装,打破了这个僵局,让我们看见更多议题。身体可以是健康地展现,性也可以是健康地谈,我们无需羞耻,因为那才能深入讨论。当我们认为身体是羞耻的、裸露是糟糕的、性别越界是变态的,那就证明整个社会对性/别认识不深。

LGBT走出来就是让大家看见性/别的多元,裸露就是要让大家看见性的恐惧症,扮装就是要让大家看见我们还有一群性别越界的变性人、双性人(intersex)朋友。其实游行队伍里头其实更多朴素的参与者,只是这些都不是镜头的最爱,媒体所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常是被污名化的裸露与扮装。

游行尚有其他特色与议题,例如异性恋伙伴的参与、残障同志、原住民同志、性别平等教育、爱滋污名等,如果我们没有深入游行队伍并思考,那么我们看见的不过就是表面上的东西,无法看见性别多元。

台湾的同志游行有一个特点,就是游行到终点舞台后,主办单位不仅会安排艺人歌舞表演,也安排了社团与名人上台演讲。这样的机会是很难得的,因为我们会看到许多社运人士、团体告诉我们同志运动的多个面向。

这次上台发言的有性别人权协会王苹、中央性/别研究室何春蕤、首位公开婚礼的男同志许佑生、残障同志Vincent、曾为女同志证婚的释昭慧法师、香港出柜议员陈志全等。每人的精彩发言,让我不禁大呼:“这比上一整天的课还要有用!”

此外,今天的彩虹大使特很特别,不再是颁给对同志友善的艺人,而是颁给了过去为社群付出,近期离世的三位战友:江嘉雯、刘敬弘和大炳。这样的安排很有意思,因为“彩虹大使”的光环不再是艺人专属,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得到的荣誉。我们不能只是期待名人的加持,我们可以投身性别运动,开创友善的空间。

期待家乡也有这么一天

游行结束后,凯道上人群散去。许多同志从这一刻开始再度躲入衣柜,在日常生活中挂着异性恋男女的面具。这样的现象其实提醒着我们:虽然游行人数越来越多,但社会依旧保守。

一年三百六十四天,我们几乎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异性恋的生活,每天在马路上行走的都是异性恋男女,彷彿只有同志游行的这一天,大家才能做自己。

我们不能因为参与了游行而沾沾自喜,更应思考的是继续努力,扭转社会大众对LGBTIQ的偏见。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社会对LGBTIQ表现友善,那么我们也许不再需要标榜同志身份的游行。

期待台湾能有这么一天,也期待马来西亚也会有那么一天。我们不是来到台湾才能做同志,我们也希望回到家乡,做自己。

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

台北第十屆同志遊行發言稿【草稿】


原定要在車上發言的,可是到了車上講的東西又不一樣了~@@
====


大家好,
我是馬來西亞的明越。

台北同志遊行舉辦已經第十屆了,可喜可賀!
但是在馬來西亞,政府以及保守人士在這兩年來對LGBT不友善。

上個月教育部還推行了一本辨識LGBT的指南,裡頭充斥著對男女同志的刻板印象,以為穿V領拿大寶寶就是男同志,這事情已淪為國際笑話!
當馬來西亞保守人士聊起LGBT話題的時候,總以為那是西方舶來品,不符合亞洲價值觀。但我們要讓他們看見,即便是東方國家也會對同志友善!
我們期待台灣能革命婚姻,不僅讓同性伴侶能享有結婚權,也能讓更多人成家。你們的成功,也會讓亞洲各國的同志運動可以仿效。我們要讓保守人士正視LGBT的權益!

其實這幾年馬來西亞相關團體都會舉辦性向自主活動,讓社會人士進一步了解LGBT。但去年性向自主活動卻被打壓,無法順利舉辦。追根究底,就是政府想要污名化乾淨選舉運動、並一箭雙雕打壓LGBT族群。我認為馬來西亞的社會運動是環環相扣的,彼此共同面對的敵人都是不願溝通的既得利益者。因此馬來西亞的社會運動應該看見彼此的差異,尊重性別的多元,攜手打造美好的國度。

我們希望馬來西亞能跟與國際接軌,
看見差異,尊重多元!
我期待有一天能在馬來西亞的街道上揚起彩虹旗!
讓我們一起加油,一起努力!

【雜感】兩天一夜台北遊——雜感、花絮Blablabla


10/27 台北同遊

1 按參加的不一定會出席,有的會在別的隊伍,有的是精神上支持且幫我衝人數,所以活動頁面只是一個工具,要統計人數還得現場估計。>.

2 我們打算在台大醫院站下車,結果一上捷運大家就聊個不停,等車門關上才發現。我們在中正紀念堂換乘,等待時發現幾位同志正在看我們。小兔小小聲說:『看什麼看,等一下我們就會見面的啦~』XD

3 依舊在台大醫院站一號出口集結。這回看到不少老朋友,也看到了不少新朋友參與遊行,銘傳的各位老朋友感謝你們再次支持,還有學姐、學妹,大馬青年、感謝大家啊。走在揚起的彩虹旗之後,感覺真棒!

4 這次來了不少藝人,但我好像都沒在注意。

5 要說遊行的缺點,大概就是動線問題了。南大隊全都出發了,北大隊黃色隊伍還在烈陽下罰站在凱道,移動到前方時,原來是猛男在派紀念品,呃……是很吸睛沒錯啦,但你這電子車是打哪來的?沒發現你的車子把隊伍切開一大截了嗎?

6 這一次遊行,我們還是無法唱出完整的一首歌。倒是幾位世新的朋友竟然唱出了『榕樹下』的馬來文版本~囧

7 置入性行銷:各種社會議題的遊行和集結,最可貴的地方就是各種議題都能夠被提出來,各種聲音都能被看見。以前在709、428的時候,我們沒有讓同志的聲音缺席台北場,而在台北同志遊行的時候,我們也置入性行銷Bersih的議題。讓大家都知道,這些議題是可以息息相關的,主題是不會被模糊、被騎劫,但我們卻有了多元的視角。

8 口號喊太多了,就是聲音沙啞。上前導車發言時,後半部根本走音!>.
看來我得練習這確的發音技巧,不然以後怎麼上台煽動民眾呢?XD
(我真的有泣不成聲嗎?>.

9 由於隊伍拉太長,主辦單位只好更動路線,讓落後的隊伍能跟上。我兩次從紅色大隊走到黃色大隊我們的隊伍裡(本來是高制聯的後面,但是我們插隊到應許者前面了),都找不到小YG跟元智的夥伴,哭哭。

10 回到凱道,天色已晚。我們在隊伍比較後頭,所以比較聽不清楚台上個人/團體的發言,不像去年那麼靠近舞台,聽得很爽。

11 感謝基本書房橘子的牽線,讓北京的雜誌採訪了我,同時被採訪的還有高中生制服聯盟、清大電台妖鬼gay勢力的豪豬,沒想到一點點成就能被橘子看得起,看來得加油!

12 這次遊行,最喜歡的還是『讓愛自由』這首歌,也是彩虹環島影片的背景音樂,超讚!超感動的!

13 這一次是我參加遊行以來,最晚的一次吧?結束時都快八點了!

14 今年沒專心聽演講,倒是買了冰淇淋,然後買了些紀念品。差點想買Private Structure的特價內褲呢,還好款式沒有很喜歡,就沒敗下去。

15 本來打算去Twiice續攤,所以去了師大吃晚餐,結果最後是湯湯跟張張去,而其他人則是到紅樓,在二樓喝酒,跟人家飆廣東歌。

16 我的小肚肚跑出來了!

17 (略)


10/28 『政府混蛋,台灣人民完蛋』勞工遊行
1 本來沒打算去的,在重慶南路時聽到忠孝西路的聲音,不由得走了過去,還看見世新的同學!

2 前一天沒讓相機派上用場,今天就拍個夠。

3 跟著隊伍回到凱道,我跑到最前線拍照。今天遊行的其中一項行動,就是丟雞蛋,結果我在前線中蛋了~~~衣服、包包都沾上了雞蛋,哭哭。不過也拍到了一些照片,算是值得了。呵呵。

4 回來很累,明天要回到現實了,哭哭。

2012年10月8日 星期一

【雜感】『性別·多元文化·教育:行動與改變研討會』@花蓮東華大學


1 星期五下班後經過坎坷的旅程抵達花蓮
  內壢-->(區間車)-->板橋--(捷運)-->市政府-->(客運)-->羅東-->(自強號)-->花蓮
 我是幹嘛要那麼累啊?囧

2 走入花蓮市區,突然有種熟悉的感動。雖然來過花蓮兩次,但是這裡卻有一種『家』的味道。也許上兩次跟小YG的朋友來花蓮遊行,讓我仔細觀察了花蓮市區。^^

3 星期六一早起來,看到大家的狀態都是去中央的研討會,如果不是發表,我也會在現場啊!中央距離近多了!!不過在這裡也重遇了幾位好性會的朋友,原來我們認識很久了啊~@@

4 本來想在開幕禮上溜走的,突然發現正在演講的特約嘉賓是我發表論文時的回應人,也是東華大學Rainbow kids的顧問老師謝若蘭教授~>.

5 一直到上台還是很緊張,因為沒有做好準備。而熱線秘書長智偉也來捧場!是主持人、發表人、回應人以外最大咖的呀!可惜時間沒拿捏好,花了很多時間在講馬來西亞,我知道他其實想聽我說留台生的一些實際處境。@@

6 最後一分鐘趕出來的論文,最後一分鐘完成的PPT,最後一分鐘才想好要怎麼講,果然是問題百出啊!負責回應的謝若蘭教授語氣算客氣了,說白一點,她應該是想問我:『你論文的重點是什麼?』

7 論文發表完畢,總算松一口氣!畢業門檻,又過一關!

8 這一次研討會要給300,過去幾年其實都沒徵收,我覺得對我們學生來說有些吃力,畢竟來到花蓮,吃、住、行已經花費不少了。(還好東華的一位學弟讓我借住,不然我會錢包噴血)300元讓我覺得值回票價的地方,就是中午的便當很精緻啊!!!

9 東華大學真的很大,上學期逗點老闆陳夏民說他以前每天跑校園一圈,那時候根本無法想像跑一圈大概是跑多大,現在進入東華校園,靠!真的很大!!

10 買了伴手禮,影印了論文,繳了報名費,沒錢了啦~~T.T

2012年9月24日 星期一

【雜感】『開門見山:面對公民社會的矛盾』2012台社學會年會


9/22(六)
1 昨晚什麼都沒準備就趴在床上昏睡,早上七點才驚醒,趕快製作僅僅4頁的PPT,收拾包包趕快出門。

2 因為不夠睡,第一場次我就在裡頭打瞌睡了。真是對不起台上的發表人,他們辛苦參與樂生院療養院的活動,還整理一些很精彩的資料分享。不過結束後的Q&A算是有精彩的火花。

3 參與研討會的成員似乎對其他議題更有興趣,我們旅台生的場次只有區區十多人(包括主持人與5位發表人= =)。剛開始的時候幾乎都是馬來西亞人,我們還笑鬧說乾脆用馬來語發表算了。為了這場研討會,大家都很努力啊,論文都寫得落落長。研討會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卡維波老師竟然進來了耶!還有立報的主編也進來!都是大咖耶!嚇死我了!

4 第三個場次是皮繩愉虐邦的論壇。研討會裡頭我是最期待這一場次了!果然不負所望,每位發表人都很有趣!如果今年沒辦法參與中央研討會是個遺憾,那麼今天的這個場次算是彌補了些許吧!很有中央性別研討會的feel 啊!

5 晚會真是都在亂來啦。我們一群馬來西亞人在『飲勝』,結果拼不過原住民的吆喝,真是丟臉啊。XD 不過現場的原住民、馬來西亞人、香港同學倒是讓晚會熱鬧不少,合照的時候我們還一起喊出口號,包括『Bersih』、『反洗腦』等。(是的,跟我南征北伐的國旗也沒缺席!)

6 為了聲援邊加蘭的集會,旅台人除了發起聯署,也在策劃下一步的行動。今天為了行動的目標、形式,我們就在晚會後開始傷腦筋的討論了。這場運動不會是一下子的,是長遠的,其實我還蠻期望更多旅台生能『站/戰』出來,當然也不僅僅在邊加蘭議題、淨選,還有很多其他議題如性/別、原住民、殘障人士等,這是我們能夠享受到的資源,更應善用寶島的一切!


9/23(日)
1 為了彌補睡眠不足,睡到中午!第一場……skip!

2 第二場是下午的,聽了香港朋友的分享,包括八十後的社會參與歷程、菜園村等。最後的Q&A,我們兩個馬來西亞人也跳出來分享了,啦啦啦啦~

3 最後的閉幕論壇,主持人一直想硬拗回來,好好笑~XD

4 用體制外的方法過馬路,然後跟夏所長和社發所的同學一起吃飯,真是難得的經驗。

5 大馬旅台人,加油!

2012年9月16日 星期日

辨识同志…然后呢?




文:明越

人在台湾,看到的是政府与民间团体努力地在中小学推行性别平等教育,让学生学会认识多元性别,尊重不同的性倾向。为了让老师更能理解什么是多元性别,台湾政府出版了好几册教师资源手册作为参考。让我们看看马来西亚,马来西亚的教育部和民间团体也很努力地让把同性恋议题进入校园,但是态度与做法全然相反。最近有关单位发行的一本“指南”,希望让老师参考,以免孩子们“防微杜渐”。

从报纸上得知,他们罗列了数项关于男女同志的“征状”,但如果我们仔细阅读,不由得啼笑皆非。这些“征状”颇多错误,不仅对男女同性恋有严重的刻板印象,甚至是自相矛盾。穿V领、亮色衣服的一定是男同志吗?怎么我所认识的男同志有一大半都不符合这样的“标准”?难不成他们是失败的男同志?

再看看女同志的定义,第二点是和女伴以外的女性保持距离,第三点却又说喜欢和女性一起出门吃饭,问题来了,到底女同志要跟女生亲近一些还是保持距离?多元性别不仅仅是包含男女同志,还包含双性恋、变性人、双性人、甚至是无性恋。我很好奇这些撰写指南的专家,要怎么分辨这些不一样的人?我们要根据这本指南“按图索骥”吗?

找出来后要怎么办?

当越来越多国家尊重同志,甚至捍卫性别多元族群的权益时,却有很多国家保持守旧的立场,马来西亚正是其一。这几年发生的性别事件,显示马来西亚在维护人权的路上步步倒退。教育部口口声声要“遏制LGBT风气的蔓延”,出版了这本指南以期“找出同性恋”,可是教育部似乎搞不清楚“LGBT”和“同性恋”的差别,把所有不符合传统期待的男男女女都归类在一起。

姑且假设这些群体都有共同的“征状”、是可以辨识的,我们找出来之后要怎么办?纠正其性倾向吗?别傻了,1970年代医学界已经把同性恋排除在心理疾病外。而近期许多“具备疗效”的理论与个案陆续被踢爆。以治疗同性恋为名的宗教组织“走出埃及”,其创办人早在几年前道歉表示他们做错了。

助长校园霸凌问题
更严重的是,当学生也学会这种方法找出同性恋的时候,校园霸凌的问题会更严重。校园里头不乏阴柔气质的男孩与阳刚女孩,但他们在校园生活常被歧视,甚至被霸凌,幸运的就跌跌撞撞成长,不幸运的则会觉得了无生趣,选择离开。这些案例不仅仅出现在西方,台湾也有不少类似的案例。

去年10月30日,台湾一名杨姓初中生,因为不堪别人嘲笑其性别气质而自尽,他的遗书写到:“我试图找方法抒压,但无论看小说、动漫、听音乐、画画,都不被认同,最后演变成消极自残或睡觉,更加封闭自我,最后甚至放弃一切选择消失。”我们能确保这样的事不会在马来西亚发生吗?

个人认为,与其努力挖出并“纠正”LGBT,不如看清事实,接纳性别的多元。我们需要与时并进,不能用过时且错误的角度去看待LGBT,更要以身作则,教导孩子尊重不一样的人。台湾政府与民间团体看见了这些无过却遭受霸凌的孩子,所以这数年一直推动性别平等教育,避免类似的情况一再发生。身在马来西亚的我们也不能任由一群没有知识的“专家”唆使我们去猎巫,反之我们更应积极维护同志的各项权益。应该“纠正”的不是LGBT,而是社会对LGBT的误解与偏见。

马来西亚加油,好吗?

2012年9月13日 星期四

湯明越:預防LGBT指南像鬧劇


星洲日報大北馬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467212409967631

針對日前馬來西亞教師基金會有限公司(Yayasan Guru Malaysia Berhad)、布城學校家協理事會(Majlis Permuafakatan PIBG Sekolah-sekolah Putrajaya)聯合國內教育部在檳城舉辦一場《預防LGBT》座談會,並派發教材指南教導出席者認識同志表徵一事,一位長期在性別平權運動上耕耘的留台大馬人湯明越告訴《大北馬》:“看到這個報道時,覺得這像是一場鬧劇。”

他說,人在台灣,他看到的是政府與民間團體努力地在中小學推行性別平等教育,讓學生學會認識多元性別,尊重不同的性傾向。

“馬來西亞的教育部和民間團體也很努力地讓把同性戀議題進入校園,不過態度與做法卻全然相反。”

他指出,有關單位發了一本“指南”給老師參考,仔細閱讀其中關於男女同志的“徵狀”,不由得啼笑皆非。這些“徵狀”頗多錯誤,對男女同性戀有嚴重的刻板印象且自相矛盾,如果“按圖索驥”肯定會鬧出笑話。

他強調,當聯合國正在捍衛LGBT(女同、男同、雙性戀及跨性別)的權益時,我們還在用過時的思維與知識“找出同性戀”。假設這些所謂的“同性戀徵狀”是可以辨識的,找出來之後要怎麼辦?

“糾正其性傾向嗎?1970年代醫學界已經把同性戀排除在心理疾病外。更嚴重的是,當學生也學會這種方法找出同性戀的時候,校園霸凌的問題會更嚴重,難道我們想要在馬來西亞重現葉永鋕的悲劇嗎?”

他解釋,葉永鋕因為具備陰柔氣質,在校園內遭霸凌,最後更死在廁所之內,不僅讓其家人悲痛萬分,亦叫整個台灣的有識之士感到心碎。

“個人認為,與其努力挖出並‘糾正’LGBT,不如教導同學尊重不一樣的人。而社會上的大人也要與時並進,別只是用宗教經典的角度去認識LGBT。應該糾正的不是LGBT,而是我們對LGBT的誤解與偏見。”

他說:“馬來西亞加油,好嗎?”

湯明越是在昨日(13日)透過面子書向《大北馬》傳達這項訊息。他也籲請讀者打醒精神,別受錯誤的訊息與數據誤導,進而讓社會充滿歧視與偏見。

2012年7月31日 星期二

我们/他们之间的分界线

投稿於:http://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205066


文:明越

台湾同志咨询热线在上星期六举办了募款晚会,团体内的各个小组都呈现了影片,这些影片或催泪或搞笑,都让出席的朋友了解热线各个小组所关注的议题。整场晚会下来,热线带出了一个重要的讯息:“消除彼此的分界线,看见多元”。各个影片带出了不同族群的议题,例如拉子的性、老年同志的生活、跨性别的需求、同志与父母的对话、跑趴指南等。

新移民跟同志“有关系”

除了呈现影片,热线还有邀请一些团体到场演出,其中最特殊的应是南洋台湾姐妹会。乍看之下,这些嫁入台湾的新移民跟同志并没有关系,但外籍配偶与外籍同志都面对同样的情况——如果感染了HIV,两者都被视为“它者”,应被驱逐出境以免“伤害”了台湾人。

南洋台湾姐妹会也参与同志游行,因为外籍配偶与同志都面对社会的污名,两者都需要被看见与尊重。热线并没有与更加弱势的族群切割,反而以身作则告诉我们——这些不是“其他人”的事,而是“我们”的事。

排挤他者试图抬高自己


诚然,面对双性恋、所谓的阿瓜(对变性人的蔑称)、HIV感染者、中老年同志这些更为弱势的族群,许多同志并不那么理解甚至加以排斥,甚至刻意与“他们”区分,以显示自己是正常的。这做法其实跟社会排斥同志是那么地相似,我们总是喜欢把这些人区分出来,并加上一些负面的标签,彷佛这样便站在道德的一方。

对于这些被区分出来的群体,我们却少了那一份的理解,更是缺乏尊重。于是乎,有人以“阿瓜”来称呼意见相异者,却不理解名词背后的负面意涵。也有人认为HIV感染者是自找的,不应享有隐私权或医疗权。保守团体总是拿宗教经典、道德伦理来反同性恋,却没看见同志在异性恋体制下受到的伤害。

看见差异才能拥抱多元

不仅仅上述的群体,许多人也曾经被划分出来,被污名化,例如左撇子、癌症病患、原住民、身心障碍人士等。如今歧视的情况大大减少,许多人都能理解“他们”的处境,并不会出言侮辱。我们可以思考,对于同志、对于双性恋、对于跨性别、对于爱滋感染者等,我们理解了多少?想到这些群体,我们会联想到哪些词汇?而这些词汇是否都是负面,而我们又是透过什么来理解他们的呢?如果脑中出现过多的负面形象,是不是该主动理解背后的原因?是媒体的报导还是人云亦云让我们有这样的认知?许多问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我们既然可以接受左撇子,也可以为癌症病童发声,那么也可以花一些时间去理解性/别的差异。

人类划分了这些分界线,我们也可以努力地消除,理解和尊重就是我们的修正带。如果看不见彼此的差异,我们如何拥抱多元?

2012年6月5日 星期二

【新聞】吁政府供免费教育改善医疗 社党12议决案支持人权民主

Copy From:http://merdekareview.com/news/n/25034.html

作者/本刊记者 2012年06月05日 12:38:50 pm


【本刊记者撰述】马来西亚社会主义党在第14届党大会通过12项决议案,支持实现净选盟诉求、终止有害人民健康的计划、终止性别/性向歧视包括同性恋者、双性恋者和跨性别者(LGBT),同时也敦促政府终止私营化计划、提供免费高等教育、检讨医疗服务素质以及落实马币1500元最低薪金制。
社会主义党发文告称,该党于6月3日在吉隆坡隆雪华堂举办第14届党代表大会,并在大会中通过12项议决案。
议决案如下:
一、     社会主义党支持世界各地反对全球资本主义体制的人民运动,包括全球占领运动、西班牙“愤怒者”运动、希腊人民反紧缩抗争等。
二、终止一切加重人民负担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及私营化措施。
三、政府必须实现净选盟的所有诉求,确保落实干净与公平的选举。社会主义党也敦促恢复地方政府选举。
四、终止所有危害人民健康及破坏自然环境的工程计划,如格宾工业区的莱纳斯稀土厂、武吉公满的山埃采金、金马仑高原的焚化炉、从彭亨输水到雪兰莪的计划、山区发展计划等。
五、废除高等教育基金,政府必须落实直到大学的免费教育。
六、政府必须停止将人民的钱财浪费在无法为普罗人民带来好处的发展中。终止国家能源公司和独立发电站,恢复政府完全管理电力供应。
七、立即为全国工人落实1500元最低薪金立法。
八、停止打压职工会。确保职工会的成立可以获得自动承认,并且废除合约工制度。
九、政府必须保障宗教自由,并且不会向人民实行道德管制。停止一切形式的性别歧视、不分性别/性向地尊重人权,包括同性恋、双性恋者和跨性别者(LGBT)的权益。
十、社会主义党呼吁捍卫在公共场所的集会自由。社会主义党也主张以全民公决作为收集民意去制定国家政策的机制。
十一、社会主义党谴责警方在净选盟3.0大集会上使用暴力的做法,并敦促个方尊重媒体自由及公民自由。
十二、政府必须检讨医院医疗服务素质下降并影响普罗人民的问题,立即采取措施去恢复医院服务素质,包括:
i. 成立一个调查医院疏忽事件的特别小组。
ii. 重新检讨并如有需要控制录取医生的人数,以避免影响培训医生和提升医生技能的素质,因为目前政府医院不足够专科医生去培训实习医生。
iii. 政府必须为所有肾病患者提供免费洗肾服务。
iv. 政府必须为坐落在偏远地区医院的病人提供公共交通服务。

2012年5月17日 星期四

绿黄3.0集会的彩虹——写在国际反恐同日


聯接:http://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198152
適逢國際反恐同日,總得寫點東西。
但是腦袋空空,就把之前的網誌再改寫。
沒想到投稿之後,當今大馬就把我的文章刊在讀者特約,哈哈!真是意外。
========================

绿黄3.0集会的彩虹——写在国际反恐同日

  • 读者特约
  • 2012年5月17日 午夜12点02分
文:明越
428已经过去了,我们持续斗争。在绿黄3.0集会的目标未成功以前,我们不轻易言弃。人民的声音依旧沸腾,但政府似乎没听进去,最近又给民众投下一颗炸弹——国光石化要进来了!关心国事的人民,再为公民议题而忙。我的脸书上有许多LGBT(可以简称同志)朋友,他们也一样关心国家大事。从709至今,他们不断分享相关时事的文章与看法。在这些议题面前,人民不分你我。

NONE不幸的,LGBT的性别认同与性倾向却是被操弄的议题。为了抹黑净选盟,一群保守人士在大学校园召开了反LGBT大会,他们烧了净选盟召集人安美嘉与文学家沙益的肖像作为恫吓。吊诡的是,真正有影响力、真正在“鼓吹LGBT风气”的名人似乎被放过了,包括一直为LGBT族群请命的偶像Lady Gaga、性向自主(Seksualiti Merdeka)的召集人冯启德、前首相之女玛丽娜、高调结婚的同志牧师欧阳文风。

专挑社会的边缘者来打压

大家想想,这不是很奇怪吗?为什么是LGBT?为什么不是左撇子?为什么不是身障人士?为什么不是原住民?为什么不是基督教徒?答案很简单,因为LGBT在马来西亚是禁忌话题,没有多少人愿意为LGBT挺身而出。他们指控净选盟支持同志议题,一来是企图分裂社会运动人士,二来也可以站在道德的一方继续打压LGBT。

他们不会抨击安美嘉等一群人是身障人士、也不会渲染他们是左撇子,或者强调他们异教徒或原住民的身份。因为这些手段是徒劳无功的,大家都了解身障人士、左撇子、有不同的宗教信仰,来自哪个种族其实都不是问题。可是当他们说某些人是LGBT时,却能收效,这说明很多人不太愿意与LGBT扯上关系。

抹黑让了解多元机会错失

如果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与LGBT对话,自然会了解他们的处境与人权。性向自主活动是提供我们一个了解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等性别多元族群的空间,但因为保守分子的抹黑,以致去年的活动被迫停办。很遗憾的,我们失去了一个了解多元的机会,也让那些恐同人士藉此污蔑社运分子。

bersih 3 rally 090512 05 crowd at jalan tun perak当我们在关注国事,却看不见同志处境的时候,其实是在伤害我们的战友。在绿黄3.0的集会,我们看见了法师、牧师、身障人士、华人、马来人、印度人、老师、大学生、艺人、家庭主妇,背景身份相异的公民大方现身,让这场集会变得多元。可惜的是,我们似乎看不见同志。

打造合适众人生存的国家

虽然他们也在人群中,但环境的不友善迫使他们隐藏,无法光明正大地以真实面目示人。如果他们现身,可能惹来保守人士的辱骂。这和我在台湾的经验非常不同,我看见许多LGBT除了热心同志运动,也常声援其他社会运动。他们带着彩虹旗与同志团体的广告牌,参与无障碍环境游行、参与核电归零游行、参与秋斗等各种社会运动。这才是真正的多元,弱势族群的声音与权益都会被听见,也能大方表达自己对社会时事的看法。

看见多元是台湾教会我的功课,因此今年的428,我身上穿着黄绿双色的衣服,手上拿着彩虹旗,站在自由广场为LGBT发声。我希望小小一道彩虹旗,能让参与台北场次的朋友可以看见LGBT议题。大家都为国家努力,挺净选,反莱纳斯、反国光石化,但也有很多议题我们也应关注,LGBT议题就是其中一个。

我们不应嘲笑他人的性别气质与性倾向,我们更需站出来阻止恐同的语言。5月17日是国际反恐同日(IDAHO),希望大家也能关注LGBT议题,为自己为大家打造一个适合我们生存的国家。

2012年4月11日 星期三

馬來西亞性別友善資源(含女性、同志、愛滋防治等資訊)

馬來西亞
     

myblogMalaysia 2nd
連結
介紹
彩虹性別新起點

彩虹性别学会
備註:由一群關注性別議題的馬來西亞人所組成,定期撰寫 文章,批判馬來西亞社會性別不友善之處。
月樹 Moontree
月樹部落
月樹咖啡館Moontree House
營業時間:10.00am-8pm(星期二公休)
聯絡電話:+60-3-2031 0537
電子信箱:moontreehouse@gmail.com
地址:6, 1st Floor, Jalan Panggung, Kuala Lumpur, 50000 Kuala Lumpur, Malaysia
備註:月樹是書店咖啡館,銷售性別研究書籍及女作家作 品,也售賣女性手作雜貨,提供咖啡簡餐。主辦的活動以促進性別平權意識為前提,歡迎有意了解性別議題的朋友前來。
台灣性學會(馬來西亞分會)
月樹部落
台湾性学会(马来西亚分会)
備註:本會於2009年9月5日,在吉隆玻舉行成立大 會,這是馬來西亞第一個性學會組織。宗旨包括結合對性學/性教育有興趣之人士,提供溝通交流之管道;提升性學/性教育專業人士之學術及理念的精進;及改善 社會對性學/性教育之認知及推廣性學/性教育之正確知識。
粉紅三角基金會
PT FB
粉紅三角基金會 PT Foundation
聯絡電話:(03) 4044-4611
傳真號碼:(03) 4044-4622
聯絡地址:PT Foundation,7C-1,Jalan Ipoh Kecil,Off Jalan Raja Laut,50350 Kuala Lumpur.
電子信箱:ptf@ptfmalaysia.org
簡介:服務面向五個族群-->MSM(男性間性行 為)、性工作者、跨性別、藥癮者、感染者。
服務時間:每週一至週五,7.30pm-9.30pm
服務熱線: (03)4044-5455、(03)4044-5466
GSMCC
GSMCC FB
Good Samarita MCC
簡介:同志友善的教會,無論您的性傾向是什麼,歡迎大家到來。欲知活動詳情者,請上官網聯繫教會負責人喲!
路人甲
檳城路人甲表演社
信箱: neighborhoodpg@gmail.com
簡介: 由一群對表演有興趣,又關注性別議題的夥伴所 組成,透過表演宣導性別友善議題,請大家捧場!
性向自主
GSMCC FB
性向自主 Seksualiti Merdeka
電子信箱:seksualitimerdeka@gmail.com
簡介:“性向自主”是在吉隆坡舉辦的年度活動,由粉紅三 角基金會、大馬人民之聲等民間組織與個人所聯合舉辦。"Merdeka"在馬來語中是獨立自主的意思,顧名思義,此活動就是讓性向自主。

The Safe Clinic
網站: http://www.thesafeclinic.com
聯絡電話:(03) 2260-2073
傳真號碼:(03) 2260-2069
聯絡地址:102,Jalan Thamby Abdullah,Off Jalan Sambathan ,50470 KUala Lumpur
電子信箱:thesafeclinic@thesafeclinic.com
服務時間:
星期一至四 1pm-8pm
(醫生時間:5.30pm-8.00pm)
星期五       2pm-10pm
(僅開放給已預約的諮商時間)
星期六       10am-12.30pm,1.30pm-4.00pm
星期日、公共假期不開放。
簡介:提供HIV與性病檢測、傳染性病治療、HIV治 療、心理輔導……
KLASS
GSMCC FB
吉隆坡爱滋支援服务社 (KLASS)
聯絡電話:03-40456681
傳真號碼:03-40452861
服務時間:星期二至六,2pm – 6pm (公眾假期除外)
簡介:提供熱線諮詢,可用華語。熱線電話號碼: 03-40453686
馬來西亞愛滋基金會
GSMCC FB
馬來西亞愛滋基金會 (Malaysia AIDS Council & Malaysia AIDS Foundation)
聯絡電話:(03) 4045-1033
傳真號碼:(03) 4042-6133
聯絡地址:No 12, Jln 13/48A,The Boulevard Shop Office,Off Jalan Sentul,51000 Kuala Lumpur
電子信箱:contactus@mac.org.my
簡介:提供服務予向性工作者、MSM、藥癮者、跨性別等 族群
T-Pray
T-pray
簡介:馬來西亞第一個在校園註冊成立的同志社團,目前社 團分成網路及新紀元學院兩部分。
P-Flag
PFLAG Malaysia
FB社團:
簡介:由於目前缺乏贊助商,所以沒有官方網站。
想知道更多,可以看這影片

2012年3月28日 星期三

【中譯】同志們,千萬別生活在恐懼中。


原作者:馮啟德
譯者:明越、欣怡


這篇文章是寫給那些說『性向自主』使情勢變得更糟的LGBT們。

有人寫信告訴我:“我好多朋友都表示,在性向自主決定要高調地為LGBT發聲前,原本他們都可以低調地過著好日子。現在他們動輒被提出來審視,都是因為性向自主跟組織成員們害的。”

我的回應如下:

你的恐懼是真實的。我以前也是那樣,每次做事都要三思以免被抓。在家裡,接個電話都要小心翼翼。在工作上,收發信件也是一樣,我得清除所有聊天與上網的記錄。

總得要一而再三地確定沒有人在窺視,我才可能稍微鬆一口氣。我成天都得說謊。我想稍微親熱一點的時候得謹慎避開眾人的目光,我必須要隱藏我的愛,我害怕一被人發現,那些寶貴的時刻會離我而去。所以我保持沉默,而保持沉默使我放棄了身為人的尊嚴。

但現在不是了,所以我可以告訴你,沒有必要這樣子。

當我們選擇犧牲尊嚴來交換所謂不被騷擾、低調平靜的權利時,便會誤以為我們的人生僅值得這些。我們以為這一輩子就注定只能躲躲藏藏。我們忘記了生命的價值在於生活,而非躲起來不見天日。

我們保持沉默以維持這些『權利』,保持沉默或許讓我們在天下太平的時候過得悠哉悠哉,卻讓我們在不公不義的時刻無法為自己發聲。

有一隻怪獸叫『壓迫』,我們的沉默就是它得以生存的食物。當我們選擇安安靜靜地過日子的時候,那些比較無力保護自己的人成了它爪牙下的受害者。當其他人面對不公不義的時候,我們的沉默是它的幫兇。也許我們很慶幸可以逃開,但並非每個人都是那麼地幸運。

同志青少年被逐出家門,無處可去,出賣自己只求生存下去。跨性別者在職場上被拒絕,被處以私刑,被宗教局官員、被警察毆打。

他們要的僅僅是走在街上不被毆打的權利。LGBT們很容易成為性攻擊的目標並被認為這是他們自找的,於是他們不去報警,失去了爭取正義的權利。

許多同志專業人士如教師、工程師甚至是警察,曾在工作上面臨敲詐,為了避免曝光,他們唯有支付高額的勒索金以求工作的基本權利。在各個地方,許多同志不被家人接受,他們被迫放棄自己的真愛,與不愛的人結婚,用終生的沉默換取不被家庭拋棄的權利。

當這些權利統統都得放棄的時候,有許多LGBT青少年都企圖自殺,因為預見自己正走向毫無意義,無法獲得幸福的黯淡人生。在我們終究意識到是我們的沉默使得這些同志繼續痛苦之前,還有多少人得過著如此痛苦的人生?

親愛的朋友,這些不是新鮮事,早在性向自主出現之前就一直重複發生著。我們長時間在這課題上努力的人對此都早有所聞。這些故事縈繞心頭使得我們無法停下腳步,我們必須要有所為,於是,我們成為代言者。

你聽到的種種指控,只因為我們把這課題帶上了媒體。現在全國各地的人民開始在討論不公義,這些新聞都被報導。我們打破了沉默,但這是有代價的。那些企圖讓我們噤聲的人害怕我們曝露他們的表裡不一,於是只得加重他們的霸凌。

於是那些習慣保持沉默的『我們』害怕了,『我們』把矛頭指向發聲的人,『我們』說他們搞砸了整件事,『我們』說他們使得『我們』得活在恐懼之中。

但真正的事實是,我們其實一直活在恐懼中。只不過是我們習慣了。現在唯一的不同是,我們突然被迫要面對自身的恐懼。

我們在恐懼中過活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如何免於恐懼,我們害怕失去那些低調的權利。我們畸零的成長過程是個悲劇;我們任由那些被我們選出的人去執行霸凌我們的制度,仰其鼻息以換取一些小甜頭是個悲劇;我們任其奪走我們的聲音還從容遁去是個悲劇。別讓這些人如此從容逃逸。

若我們拒絕繼續用沉默來餵食這頭叫做『壓迫』的怪獸,它就只能挨餓了,這會讓它生氣而變得更嗜血。當我們不再害怕時,它會用盡手段讓我們再度害怕。它會向我們張牙舞爪,大聲咆哮,其實這是他們在害怕,害怕我們!

只要我們團結一致便能夠挑戰現況:改變這個制度,餓死這頭怪獸。

不受騷擾不是我們的特殊權利,是我們的權義[註[1]]。遇到真愛不是我們的特權,那是我們的權義。表達自我不是我們的特權,那是我們的權義。不被毆打不是我們的特權,而是我們的權義。

我們在沒有傷害別人的情況下不會被懲罰,那不是我們的特權,是我們的權義。可以工作,擁有家庭與朋友不是我們的特權,那是我們的權義。我們無需為此付出代價,這是與生俱來的權義。千萬不要退而求其次!

性向自主希望讓所有馬來西亞人意識到我們都有平等權益。每個人都具有同樣的權義,像所有人一樣,我們不會被逐出家門、不會被打、不會被逮捕、不會被公司開除、不會被逼婚、也不會被打了無處伸張正義

我們當然也不需要被改造,因為我們根本就沒有問題,我們無需在恐懼底下過活!

我們並沒有奢求更多。我們也不需要特權。一個賦予某些人特權的制度必然是建立在剝削另一群人之上。我們也不委屈求全,我們不要只為了取得平等的權義,而得自我欺騙偽裝成異性戀。那會使我們失去尊嚴。

所以,請為了不公義的事情發生。為真愛發聲,不要否定對方的存在。如果你不曾遭遇歧視,那恭喜你,但別因此就否認現實中其他人正遭受著苦痛。好好利用你自己的位置,為那些受苦的朋友發聲。

如果你還在櫃子裡,請開始思考你要的是哪種未來。如果那個未來包括光明正大的生活與戀愛,那請為此好好準備。多充實自己,多見些人,與我們並肩努力。

告訴我們的政治人物別插手我們的私事,去關心國事。告訴我們的領袖,我們要的不過是無關性取向與性別認同的平等權義。告訴我們的家人朋友,別因此而轉移了對國家貪污、效率低落及管理不當等議題的注意。

註冊為選民,參與為我們的民主、小眾、人權的奮鬥。為了保護我們的權利,請參與修改法律、政策與憲法的行動。這些課題決定了我們的未來。

恐懼是暴君使我們感受孤獨無助的工具。我們不是一個人,我們也不是沒有力量。我們必須將恐懼轉化為力量。

所謂的生活,並不是只能在多一些恐懼和少一些恐懼之間選擇。我們必須要團結一致。一個免於恐懼的未來,是值得放棄一些有的沒的『權利』去爭取的。


[1] 為了區分privilage和right. privilage比較偏向好處 而right有正義的意涵,所以翻做權義。
[2] 原文出自:http://malaysiakini.com/letters/193287(LGBT, don't put up with living in fear)

2012年3月8日 星期四

【婦女節有感】要改變的不只是政權 ……


【本文已投稿至當今大馬,請參閱右列網址:http://www.malaysiakini.com/letters/191612

四年前的馬來西亞大選,讓執政黨與人民受到很大的衝擊,因為在野黨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雖然沒辦法取得中央政權。但這一次的結果,讓我們看到:改變是有可能的。改變的其實不僅僅是百姓對政治的認知,也包含了社會運動。去年的709、今年的226讓我們看見,走上街頭的必要,而非滿足於室內協商。

我們要改變的不僅僅是行動,也包含了思想。世事瞬息萬變,許多過去的觀念已經不再適合完全套用在現代,我們需要從更多的視角,去討論不同議題。我們可以跟隨時代的發展,使用最新的科技產品。但何以我們不能跟隨時代的潮流,開展自己的思維?

以性別議題為例,女性運動進展了很多年,可是至今許多人對性別議題還是很陌生。比起過去無法走出家門,無法接受教育的情況相比,今天女性的處境可說改善了許多。但是社會根深蒂固的歧視依舊存在,許多人還是存有刻板印象。大家總愛根據生理性別,來決定男人應該有男人樣,女人應該怎麼樣等等。從出生開始的用品、教養到後來的期許,我們都只安排兩種路——男人與女人。可是世界本來是多元化的,我們總不能一刀切割成兩種,並強迫所有人根據這兩種模式生活。

舉例來說,就是『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思想,許多人認為賺錢養家是男配偶的責任,相夫教子整理家務卻是女配偶的責任。當有人超越這條界線,男主內、女主外,負面的眼光隨之而來。這樣的印象已被慢慢鬆動,可是還是聽聞身邊有人堅持傳統的男女分工。

再進一步談,雖然許多女性已經走出廚房,進入職場。但是放眼社會各單位,許多在上位的主事者依舊是男性,而在旁邊端茶水、做記錄的卻是女性居多。我們鮮少看見女性主管,在自己的單位發展才能。即便是有能力、有要求的女性主管,伴隨而來的卻是屬下的私語:『她一定是沒男人要的老姑婆』。相反的,有能力有要求的男性主管,我們卻不會諷刺他是『沒女人要所以寄情工作的歐吉桑』。

此外,許多女性也伴隨著『賢妻良母』的社會期許,無論她在職場上是怎麼樣呼風喚雨,但是我們總是期許她回到家裡『當個賢妻良母』。家庭一直是女性的枷鎖,在職場上是一份工作,而家裡卻又有另一份難以擺脫的無酬工作,這樣的情形也讓女性難以有更多的精力去關注社會時事。反過來看,許多男性下班後回到家,確實是休息的。家庭對他們而言確實是避風港,而非另一份工作的開始。有許多丈夫認為自己有『幫助』太太做家務,便沾沾自喜自居好男人。但實際上,家務是雙方共同承擔的責任,只要是家庭成員就有責任持家,家務不能任意歸屬在某一性別的成員身上。

在性別氣質方面,我們總是要求男性陽剛,女性陰柔,以符合這『陰陽協調』的社會。娘娘腔的男孩,陽剛的女孩,在學校被視為問題學生,需要被輔導,在社會上更是面臨許許多多的歧視,有的甚至賠上了性命。而這些悲劇、歧視是可以避免的,『逾越』了性別界限的男女根本不是怪胎。

從職場到家庭、氣質,我們可以看到性別依舊不平等。我們的社會還是保留許多對男、女性舊有的刻板印象,對於婦女節總是停留在歌頌婦女為國家付出,但迴避社會限制女性之處。如果看不到這樣的壓迫與歧視,再多的慶典不過是掩飾我們思維的與貧乏。當我們高舉黃旗挺淨選,想洗乾淨政壇時,請記得也洗一洗我們的腦袋,洗去陳舊與偏見,以開明的思維迎接性別多元的世界。

2012年1月30日 星期一

新春遊首都


好不容易有時間坐下來寫寫心得。

年初六一大早,就做朋友的車往首都出發。這是第一次這麼早到都城。約了一位好久不見的朋友,聊聊近況。感謝這位直同志(對同志友善的異性戀者),與我聊了不少的同志議題。

晚上赴ahlam的飯局,好久沒回來馬來西亞,認識的人也少了,好在我們這一桌蠻多老朋友,聊得蠻開心,也認識了新朋友。最令我感動的就是睽違四年的撈生!(話說這幾天報紙不是一直在報導新馬搶撈生的專利?)。撈生習俗只出現在新馬,其他華人地區沒有,拿起筷子撈著桌上佳餚,一邊說著吉祥話:『撈啊撈,希望今年撈到很多意中人。』(咦?)

晚上的重頭戲,就是到market place啦。在這菜市場,好多好多的天菜,雖然在台灣去過幾次夜店,但這一次卻感覺特別開心。也許不是好菜一盤盤的關係,而是在這裡遇到了很多好久不見的朋友,像潘兒、子濠、Vivid、xiaoyi、娘娘、fish、海膽、胡砸,還有在飯局就碰面的gilbert、小弟弟、sky、恐龍等。只可惜悶壞了同行的陳響,因為這裡沒有熊!XD

第二天是人日,這一天我去了吉隆坡一所對同志友善的教會——Good Samaritan MCC。也許很多同志朋友不知道,馬來西亞也是有接納同志朋友的友善教會。聖經並沒有我們了解那樣只有反同志的聲音,其實教會也有不同的看法。歡迎同志朋友到這裡走走,聆聽上帝的福音。信仰與性傾向,並非對立的議題。

傍晚到月樹,分享新書《性別無敵好青春》,這本由群學出版,好性會編輯的書由許多關注青少年性別議題的年輕人共同編寫,內容包含許多性別議題,如跨性別、性別社團、同志與生活等。也許是下雨的關係,或者題目有點嚴肅,出席的人不多,而且多數是來捧場的留台人。這次的最大收穫,就是有一位圈內大哥級的出席者:大潘,分享了他的愛情觀,以及他對馬來西亞同志圈的一些觀察。讓在場的留台年輕人,更加了解馬來西亞的狀況。

這一晚,我們到了傳說中的houz,那是一家聚集熊的夜店。畢竟前一晚悶壞了陳響,今天得捨命陪君子,跟他去開開眼界。可惜這天是星期日,人不多。夜店,還是週五、六來才比較多人啊!

星期一,是到了Pink Triangle。這是馬來西亞一個活躍的防治愛滋的團體,其服務對象包含愛滋感染者、MSM(男性間性行為者)、跨性別、性工作者與藥癮者。我和陳響英文不太好,無法問更多深入的議題,但透過Raymond、Ivan等幾位工作人員的介紹,大致了解粉紅三角基金會的運作,馬來西亞的愛滋醫療狀況也與台灣相仿。

傍晚時分,我到KLCC找了位好友喝茶,然後到Pavillion與一位開網路電台的負責人用餐,相信今後有更多的合作機會。話說這兩天也真巧,前一天發現Houz的一名員工是FB上的朋友,今天在Pavillion閒逛時則遇到剛從澳洲回來的老友。

新年回來,總是特別容易遇到熟人,也收穫不少,這是讓我非常開心的事。唯一不爽的大概就是吉隆坡的公共交通,還是那麼的糟糕,馬來西亞還得多加努力!